(新春走基层)广西环卫“夫妻档”春节坚守岗位27年未回老家过年
中新网柳州1月30日电 题:广西环卫“夫妻档”春节坚守岗位 27年未回老家过年
作者 刘俊聪
1月30日,在新春前夕,韦纪师、李爱分夫妇俩仍然在广西柳州市的红光垃圾转运站里不停忙碌着。自1994年成为环卫工人以来,夫妇俩已经27年没有回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老家过春节,今年春节两人仍将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
丈夫韦纪师今年56岁,妻子李爱分今年54岁,两人结婚30余年,从未吵过一次架。清晨5时许,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静谧之中,夫妇俩就已早起携手踏着星光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枯燥。
夫妻俩工作起来“男主外、女主内”,韦纪师负责滨江西路一带的垃圾分类收运工作,而李爱分则负责站内的清洁工作。垃圾分类桶分为绿桶(厨余垃圾)、蓝桶(可回收物)、红桶(有害垃圾)和黑桶(其它垃圾)四种,韦纪师负责辖区内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的收集工作。
每天,韦纪师需在8时之前将厨余垃圾回收到站,再在之后回收剩余的其它垃圾。韦纪师的三轮车频繁地往返于辖区和收运站之间,坚持了20多年。
图为韦纪师、李爱分夫妇。 刘俊聪 摄红光垃圾转运站地处柳州市城中区,人口密集,垃圾收运压力较大。除夕临近,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生活垃圾数量骤增。转运站内,韦纪师娴熟地操纵着垃圾转运车,李爱分则快速地冲洗着地面。本应中午休息的他们,早已连续忙碌了几个小时。
“春节前后是最忙的时候,处理的垃圾量会比平时多40%左右,两个人有时候真忙不过来。但这么多年我们夫妻俩都配合得很好,所以也习惯了。”韦纪师笑道。
韦纪师认为,近年来随着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也在一定程度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垃圾分类能保护环境,同时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但标准刚发布时,大家不太了解垃圾分类,都是乱放,所以我们回收时很头疼。现在大家基本了解,已经很少出现垃圾乱放的情况。”韦纪师说道。
小小的垃圾转运站既是两人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的“家”。夫妇俩有一对儿女,均在外工作,往年春节偶尔会回到父母的中转站,一家四口共度一个团圆的春节。“现在疫情影响,可能孩子们回来会比较困难。如果回来,我们就随便做点菜,一起吃个年夜饭。”夫妇俩说道。
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里,仍有千千万万的人群值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保障春节期间社会正常运转奉献自己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