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百变的年味离不开一个“家”字
中新网兰州1月29日电 (记者 徐雪)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民众的希望与寄托,“年味”是这期间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中,诸如买年货、年夜饭、压岁钱、对联等传统习俗也随之变化。
29日,兰州“90后”李倩近期在“网上年货集市”购置的物品已陆续收到。春联、红包、玩偶、电器、衣服、零食,以及送亲访友的礼品应有尽有。“因为年末工作比较忙,也习惯了在网上购置年货,方便的同时,可选择的花样也多。”她说。
相比年轻人,57岁的陈玉慧则更习惯于去兰州市区的集市采购年货,并且还制作了以“兰州糟肉”为代表的好几种特色美食。今年的年夜饭也格外丰富,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过年,这让陈玉慧很高兴,还特意去烫了头发。
“外卖骑手”甄涛最近接到关于“年夜饭”的订单增多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可能是工作比较忙,选择一些可以速食加热的菜品过年。”
记者走访兰州多家餐厅发现,年夜饭的种类多样:手工水饺、老兰州味、海鲜套餐……热销的套餐价格在千元以内,火锅店还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特色火锅”年夜饭。
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学生毛艺霖,特意同爸爸毛扬在网上学习了一道“五彩福袋”,想着在年夜饭上“露一手”。“很喜欢过年,可以和家人团聚,还可以收到压岁钱。”毛艺霖说。
“95后”孙效芳是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营业部大堂经理,她谈及“压岁钱”时说,尽管电子支付普及后,很少使用现金,但为发红包,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人也会特意在银行兑换新钞。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给孙辈包的红包自然也变‘大’了,这与我小时候有很大差别,那时条件有限,过年只盼望着穿新衣,吃顿丰盛的饭菜。”65岁的兰州居民王智杰说,而现在给相隔较远的亲友送新春祝福时,也会以电子红包的方式。
“相比自己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对于穿新衣并没有很多‘新鲜感’,但还是要将这样‘传统’延续下去,增加过年的‘仪式感’,让孩子有一个意识。”“80后”秦玲玲今年给孩子准备的是带有“老虎”图案的新衣。
此外,虎头春联、文创春联、搞怪趣味春联、外语春联等“个性化”明显的春联也受到民众欢迎,与对仗工整、内容吉祥且亲手挥毫泼墨写出的传统春联,一道构成了“千联千面”的年味风景线。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侯万锋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围绕“家”展开的庆祝,传统的习俗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生”的习惯,亦能表达对家人的爱,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
“比如网络拉近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团聚的‘亲情’,通过手机视频、电子红包也可以将思念和祝福表达出来。”侯万锋说,年味形式变得很多样,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表达着美好寓意。
公安部1月27日举行发布会通报,为期40天的春运已经开始,初步预测客运量约为11.8亿人次,较去年增长35.6%。
随着春节临近,铁路部门迎来节前客流高峰。提着满满当当行李的民众,奔赴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地——“家”,这是对过去一年的回望与犒赏,也是对“团圆”最热烈的情感回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