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农村小学“藏着”300余件展品
在银川有这么一所小学,学校里竟然有一个专门收藏展览展示农耕工具、农业文明的农耕博物馆。这所学校就是坐落于黄河岸边的兴庆区通贵乡通南村的唐徕小学通南校区。博物馆叫“农耕记”,共有展品300余件,分为农耕工具、农家家具和农产品三大类,展品全部来自周边以及偏远山区。
唐徕小学通南校区的学生全部来自附近的农民家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加快,传统的耧车、斗、升、石磨等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工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我们的学生居然没有见过真正的农耕工具,不了解农业和农村。”2021年年初,杨波从唐徕小学北校区调至通南校区任执行校长后,萌发了利用学校空闲教室建一个专门进行农耕文明展示、劳动主题教育场所的想法。
“这台手扶拖拉机是从盐池开回来的!”
从2021年4月份开始,杨波便开始收集与传统农耕文化有关的老物件。杨波最初想着让学生们把家里不用的旧农具拿到学校即可,但征集令发出去后,收到的老物件寥寥无几。原来学生们家里要么土地流转早已不再种地,要么都是机械化工具,压根就没有了传统的农耕工具。
于是杨波不得不发动学校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到更偏远的山区农村收集。暑假期间,杨波几乎天天往山区跑,走村入户地收集传统农耕工具。
“这个过去打场时用的风车是我们从固原山里的一个农户家收集来的。”“这台手扶拖拉机是从盐池开回来的,现在还能发动着。”“这个糜穗是我们老师从她老家背来的……”经过半年多时间收集和建设,2021年10月,农耕博物馆建成,就在学校里的三间空闲教室里。一间集中展示农耕工具,一间展示农家家具,另外一间展示农作物种子。
置身展览室,仿佛回到了老一辈农人的农家屋舍院落,独轮推车、手扶拖拉机、毛驴车以及石磨、杆秤、油篓等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旧照片、一样样旧农具,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人们记忆里的年代,这些物件布满岁月的印痕,把人们带回那个渐渐远去的年代。
“我们希望学生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农耕工具以及农业文明,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农具都有名称、用途和演变过程的介绍,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原汁原味地、全方位地反映出传统农耕文明,勾勒出一幅立体的农耕文化图。同时,展馆里还有一面“种子墙”,精选了198种植物、作物的种子,方便学生辨认。
“我们希望学生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而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杨波说,以农耕文化展馆为载体,培育、创新和传承农耕文明,是唐徕小学教育集团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的一项新举措,“让孩子们认识农耕工具,了解农业文明,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热爱劳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唐徕小学教育集团准备将农耕博物馆打造成学校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不仅面向校内师生、中小学生等群体参观,还将在节假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