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棚”吊瓜已长成拳头大小。
“阴棚”培育了食用菌。
一座温棚分为两半,一半是“阳棚”,温度偏高,适宜种植吊瓜和西红柿;一半是“阴棚”,温度偏低,适宜培育食用菌。这是今年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建设的15栋“食用菌与果蔬协同种植温室”,村民们亲切地称其为“阴阳棚”。在乡村振兴路上,隆源村走出了致富新径。
隆源村是由宁夏农垦集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海原县、泾源县、隆德县部分乡镇的移民村落,移民们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依靠踏实肯干的韧劲在当地慢慢扎下了根,隆源村也于2020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扶贫。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扩大群众就业选择,改变以往村里种植线椒的单一产业,今年10月,隆源村引进由宁夏新起点现代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夏闽宁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食用菌与果蔬协同种植温室”,通过种植新品种瓜果和食用菌,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2月20日上午,隆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平带记者参观了这种新式温棚。推开门进入“阳棚”,阳光洒满各个角落,室外寒风吹,室内暖意浓,嫩绿的叶片舒展身体尽情呼吸,于11月中旬定植的吊瓜已经结出拳头大小的果实。来到“阴棚”,40行铁架整齐排列,每一行放置了300个菌棒,这片占地1亩左右的“阴棚”约培育了12000个菌棒。
“我们这儿昼夜温差大,适宜食用菌生长,前期试种阶段长势特别好,这不前两天刚采摘完一茬食用菌,一年大约能采六七茬,食用菌的净收益约17万元。”李成平介绍,该温棚引用宁夏第三代日光温室全套技术,中间建有主动蓄热墙体,南面可种植果蔬,北面可种植食用菌,通过蓄热墙体增加南面的温室温度,再通过技术手段使北面的温室增温,让两面温棚里的温度、湿度和气体进行互补,有效保障了食用菌与果蔬的生长需求,提高了温棚种植效益。
15栋“阴阳棚”于今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现已有2栋建成并投入使用。李成平介绍,温棚全部建成后,隆源村党支部将采取“5+5”模式,鼓励致富带头人主动承租温棚进行经营,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至45万元,带动30名以上移民全年在棚内务工。
移民景红梅一家2017年搬迁至此,家中的3亩地全部流转给企业,每年夏天都在村里的扶贫蔬菜基地干活,“以前就是4月份到10月份有活儿干,现在建了这个温棚,冬天也能有活儿干。”景红梅还有着更美好的愿景,她希望在温棚里一边干活儿一边学技术,等过两年自己也来包棚种植食用菌,朝着富裕生活再努力。
“脱贫不返贫,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带动移民自己学技术、学种植,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李成平介绍,后续企业还将建立菌种研究中心、菌包自动化生产车间及生产线、养菌车间等配套辅助设施,努力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标志性、示范性产业。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