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 老人烧柴取暖被封炕,类似事件为何一再发生 北京12月16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维权全部成功后《童话大王》才会复刊” 批量复制的“爱国爽文”藏着磨刀霍霍 被拐儿童回归家庭,父母可以做什么 “摇一摇”跳转至广告平台 APP开屏广告又出新花样 河北成安县成立联合调查组 全县排查问题学校 1至11月宁夏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76.1亿元 兜底线促发展 宁夏残疾人“十四五”规划一个字——“实” 燕翔园社区:群众所需无小事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加快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步伐 《冬奥之旅——穿越21座冰雪之城》发布 增普惠强监管调收费,未来几年幼儿园将有这些变化! 2021年两岸大学生“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 持续18年的温暖,这个社区的“冬至饺子”很暖心 冬奥会来临,六盘山掀起冰雪运动热 国家中医药局: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除个别人外普遍应用了中医药 通讯:探访包头南海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甘肃临夏全方位保护治理黄河生态 深挖黄河文化构筑安全屏障 河南选树发布10名2021年“最美职工” 通讯:13岁“轮椅少女”求学记 万千关爱伴我前行 成都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系入境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台风“雷伊”即将来袭 海南发布台风三级预警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6~10℃ 满洲里:解除隔离人员将闭环转运 实施“7+7”居家管控 最新研究:商业化学物质在大气中产物或毒性更强 带来未知风险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纳入ISO国际标准典型案例 浙江三地新增确诊病例50例 成都入境隔离场所一工作人员核酸阳性 已确诊新冠肺炎 满洲里发布最新考研人数:最终为695人 广东东莞此轮疫情已累计确诊病例8例 湖南新田90后残疾夫妻的“牛”日子 重庆推动万余名退捕渔民安居乐业 男子为逃避交警依法查纠连撞多车 现场无人员伤亡 浙江金华磐安发现一名密接者:核酸检测为阴性 广州市通报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十三五”期间宁夏在兜底保障残疾人方面投入32亿元 宁东基地加快绿氢产业发展实现煤化工减碳增效 惠农区游泳队宁夏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摘得两金一铜 银川市金凤区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假快递真毒品 云南打洛边检站缴冰毒750克 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中心城市实现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 多地降温逾12℃ 中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Ⅳ级应急响应 浙江绍兴:确诊病例最小仅2岁 多个隔离点加速建设 福建加快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 “十四五”期间 四川将新建、改建、升级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265个 传承畲族千年“活化石”:浙江女孩彩带编织“山哈梦” 成都泡小校长黄艺竹:“双减”政策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更大可能 成都一大学生不幸离世 捐献遗体成为母校无言“大体老师”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双减”,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

2021-12-17 09:03:58来源:光明日报

“双减”,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

“双减”政策落地4个多月,学生、家长和老师感受如何?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多所中小学,发现学期过半,变化正在发生。伴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是学校专业服务能力、多样化资源供给能力的逐步“双增”。以人民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推行“全员导师制”、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等举措,校园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

“双减”的指挥棒从微观着手,撬动的是基础教育整体变革,致力构筑的是一个以育人为中心的“新生态圈”。

设计好每一份作业

“作业少了,也更有趣了!”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尚宸说,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少而精的作业背后,是老师们以“绣花”功夫开展的一场“作业攻坚战”。在九亭第四小学,教师用“三级跳”的形式设计弹性作业,用“友情提示卡”区分作业难度,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让学习困难的孩子“吃得饱”,让学习不费力的孩子“动动脑”,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探究饮食文化、博物场馆、历史遗迹、家乡美景等。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策略延伸到所有学科,融入每一位师生教与学中。

小作业,大文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承担着诊断、评价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加强作业管理既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更是学校落实“双减”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设计好每一份作业,带动的是学校内涵建设,激发的是学生学习热情和能力,考验的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在上海市杨浦区三门中学,围绕作业的一套反馈、辅导和点评机制,成为减负增效的“利器”。该校教导主任刘瑞华介绍,这学期,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当天的大部分作业,尤其是老师的个性化辅导,让“难题不出校门”成为现实。“学生有了半小时的午休,下午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这也是‘双减’释放的红利。”

据了解,上海一直高度重视作业设计,2018年“作业研究”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上海陆续印发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初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推出一系列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相关措施。结合“双减”新要求,上海持续在作业设计和作业指导上发力。近期将出台“校本化作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基层应用,突出教师可操作,并开展全员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要充分发挥好作业在教学中的各种作用,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愉快体验,感知学习意义,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告诉记者。

线上有名师,线下有导师

这学期,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六年级的孩子们都有了一位“签约”导师。有困难找导师,有困惑找导师,与班主任的工作形成补充,导师更注重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为“结对”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和精准指导,疏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

导师还肩负着成为家校沟通“桥梁”的责任。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沈寒亭的爷爷说,自从有了“签约”导师,不仅孩子多了个“老师朋友”,家长也多了个了解孩子的渠道,感觉更放心了。

这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全员导师制。此前,全员导师制已在上海12个区186所中小学试点一年,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在初中所有年级和小学、高中重点年级实现全覆盖,目标是“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为配合全员导师制推广,上海积极开展专业资源开发和培训调研指导,并下发《师生关系指导手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作业命题指导手册》,同步实施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启动区、校教师全员培训。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全员导师制是上海落实“双减”政策、发挥教师育人“引路人”功能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形成育人合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线下有导师,线上有名师。今年9月,“上海空中课堂”推出升级版,新设《名师面对面》栏目。优秀教师通过电视屏幕、在线授课等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栏目背后,是一个超强的“名师天团”——由上海400多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教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这一优秀师资“云共享”举措,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大家普遍反映,线上的丰富资源,成了“双减”后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宝库”。截至目前,《名师面对面》栏目累计收视观众已达354.3万。

当教师角色进一步凸显,教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方能更好回归校园。眼下,依托紧密型学习集团建设,上海正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促进优秀教师有序流动,打造更紧密的新型教学共同体。这一切围绕的是,更多关注学生,服务好学生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更多聚集优秀教师,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无论是线上“永不落幕的课堂”,还是线下“全员导师制”,上海希望通过标本兼治,以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盘活校内外资源

放学后去哪儿?“双减”后,上海中小学提供了课后服务的鲜活样本。

教育部“双减”学校直报系统数据显示,上海100%的义务教育学校都提供课后服务;参加学生达132.5万人,实现愿留尽留全覆盖;所有学校都能做到每周5天、每天不低于2小时。这些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一区一策、一校一方案,课后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上海市梅园中学在课后服务中以“走班制”形式,为学生提供鼓乐、健美操等体验课程,学生根据兴趣报名,每学期轮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开发建设“校园微信课后服务智能平台”,学生每月在平台自主选课,生成“一生一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94.1%的教师投入到课后服务中,展现了担当和作为。上海市教委鼓励区、校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调休、提供晚餐便利等人性化措施,并在财政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参与教师劳有所得。

为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上海不断盘活校内外资源,征集各类素质教育类课后服务在线课程。经专业评估,已有337家机构(单位)的985门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含活动)入围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面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开放。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教师资源不足,上海鼓励各区建立助教队伍,整合退休教师、志愿者和其他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作为课后服务补充力量。上海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也主动与区域内学校“手拉手”开展课后服务。初步统计,上海各区学校的课后服务共引入11414名退休教师、社会专业组织、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专业力量。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五育活动日”覆盖区域内中小学。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送课进校园”,每周向约5000人次学生提供100余门公益性课后服务课程。与“双减”前相比,课程设置增长50%以上。

坚持立德树人,盘活、整合校内外资源,校社联动、馆校联动的“育人”大格局正在形成。上海年内还将推出“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以共享、开放、协同的新形态,联手校内外共同规范并探索面向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的课后服务优质教育供给。

“双减”之下如何“增”、怎样“强”,能否创新手段、提升能力,将“双减”作为撬动基础教育变革的抓手,构筑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新生态圈”——挑战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