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1月12日电 (杜成 刘浪 谢佳)立冬后第一波寒潮来势汹汹,川西地区寒气袭人。12日清晨,在四川邛崃山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基层巡线工开始了平凡一天的日常巡线。
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每周三次,风雨无阻,每次穿越整整13公里……这是48岁高龄和49岁王彦所走的“巡常”路。
艰难跋涉。 刘浪 摄早晨7点,烟笼寒水,晨光曦微,千年平乐古镇一片朦胧,不少居民还沉醉在睡梦中。巡线工高龄和王彦无心看风景,几步穿过古镇,匆忙拐入一条人迹罕至的林间小路。
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小道的轮廓也越来越模糊,最终隐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山里本没路,巡线工走多了,就成了路。”刚经历过暴雨袭击,平乐古镇同乐村竹林山中天色阴晦,泥泞湿滑。在平常人看不到路的地方,高龄和王彦却驾轻就熟,“走多了,闭着眼睛都知道该朝那个方向拐……”高龄笑着说。
竹林山长年荒无人烟,他们必须翻过这座竹林山。离管径越近才能发现隐患,为了零距离接触到天然气管道最近的地方,他们必须从这里向山顶前行。
穿越茂密竹林。 刘浪 摄呼吸声在空旷竹林中越来越沉重,细密的汗珠开始顺着安全帽绳带流下。山坡越来越陡,两人相互搀扶着,手足并用向上艰难攀爬。
翻过竹林,王彦和高龄一起蹒跚走在小溪里,溪内乱石满地,杂木纵横,他们一步一步小心前行。溪水的左右两侧,深埋着输气管道,他们每走几步都要用眼睛四处观察,护坡、护坎有无垮塌,用脚步探查可能存在的隐患。
涉水前行。 刘浪 摄“竹林里有两大害,夏季的毒蛇和蚊虫,最让人提心吊胆。”王彦表示,每次出门前,防护工作必不可少。穿过小溪,来到中国石油标志桩前,高龄正仔细检查并清理着标志桩、标志牌,看看有无缺失或者毁坏。
气温骤降和成都地区严峻的疫情形势“双重叠加”,让采暖用气需求量暴涨。作为川西地区天然气主要供应地,邛崃采气作业区安全平稳输供气压力陡增——这也是川西北气矿每年冬供最为吃紧的保供最前线。
仔细检查并清理标志桩牌。 刘浪 摄截至11月9日,邛崃采气作业区天然气年销量达11.11亿立方米,突破历史纪录。预计全年输供天然气超13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成都、雅安、眉山等地13个县市的近400万群众温暖过冬全力保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