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领红包抽手机是“逗你玩” 专家:诱导扫码涉嫌侵权 两场流星雨即将光临地球,一个叫“金牛”一个叫“狮子” 锅炉兵从军十年:寒冬中为官兵送“温暖” 武汉:月租低至600元 文艺范人才公寓受留汉大学生欢迎 唐山抗疫者致歉字条感动深泽小城 北京严查拼装改装电动车 17位复旦教师的“课程包”充实中小学课后服务 福建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组织开展境内外统一收网行动 男子因琐事“离家出走” 阔别7年姐弟终于相拥 【有声手账】中国好手艺④:“吃土”青年 男子花14万为女友买车,分手后索车遭拒 法院:驳回男子诉请 当消火栓成了“签收人” 电动车“以旧换新”没办过户,有风险吗?交管部门:有! 数据分析师:海量信息的“淘金者” 抗疫一线“盖世英雄”的生日蛋糕 居家隔离,健身和我一起做 网购一时冲动付了定金,还有“后悔药”吗? 先行区观摩丨大美六盘山区是干出来的 一图读懂丨宁夏有力推进数字财政建设 没点奥数功底过不了“双十一” 国家语委: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超八成 瑞典支付公司Klarna在爱尔兰成立 随着流量涌入加密货币 比特币和以太币创下历史新高 Fáilte Ireland为爱尔兰争取到价值5000万欧元的商业活动 7000万欧元用于帮助食品生产商在英国退欧后发展和多元化 工业集团先驱通用电气即将分拆 Sidero将在Athlone投资450万欧元 创造75个工作岗位 成都理工:三次全员核酸均为阴性 “三万人吃喝没人管”系谣言 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疫下帮厨天团” 甘肃高校食堂出新招翻花样丰富餐品种类 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浙江天台500多名视障者“重见天日”:好日子在光明中开启 江西萍乡中院一审审结一起贩卖毒品案 厨余垃圾回收处理 浙江宁波小菜盆种出绿色循环致富路 黑河市总计出动3097人次警力加强交通管制及卡点值守 无辣不欢的年轻人 开始吃纯清汤火锅了? 90后小哥独自经营世界海拔最高驿站 四川多所高校学子用“青春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青岛灵山岛:“北方第一高岛”的绿色发展实践 江西新增本地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均在上饶 内蒙古民警暴雪中徒步8小时 寻回走失牛群 欧元区住房需求将持续 对贫困家庭造成打击 资金紧张的恒大在还款截止日期前融资1.44亿美元 工会为社区、志愿部门工人提出3%的工资索赔 分析师表示通货膨胀油箱中的燃料 银川网信公益课堂线上普法 兴庆区加快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 最美银川人方志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波兰女子冰球队期待获得北京冬奥会入场券 永宁县红十字会陆续收到抗疫物资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扫码领红包抽手机是“逗你玩” 专家:诱导扫码涉嫌侵权

2021-11-10 17:05:18来源:北京晚报

扫码领红包抽手机是“逗你玩”

这些二维码背后都是广告,慎扫。

“扫码领红包”“扫码抽手机”“先别拆,你有一箱方便面待抽取”……正值“双11”快递旺季,很多包裹上会附带一个二维码,还配有引导扫码的标语。有人以为是商家赠送的红包或礼品,但扫码后却发现弹出的是各类小广告。专家提醒,消费者要慎重扫码,以免产生额外消费。

扫码会怎样?

大多诱导办卡或消费

“最近送来的快递包裹上几乎都有个二维码,有的让扫码领红包,有的是可以抽手机,但扫了之后发现根本没有奖品可以领,就是各种促销广告。”市民冯女士向记者反映,网上购物后很多商家有好评返现,最初她以为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是商家要回馈赠品,但扫码之后却发现,收到的多是引导办卡或是一些教育机构的广告页面,通常需要填写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冯女士担心,这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记者随机询问多个消费者发现,大部分人都收到过类似带有诱导扫描二维码的包裹。记者随机抽取一份快递面单,扫码后出现一个抽奖大转盘,抽奖后出现“免费领卡 包邮到家”字样,并让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地址,细看之下原来是中国移动的流量套餐,显示送“24个月视频会员”,页面下方还不断弹出成交记录。但再往下翻,在页面最下方才看到资费详情,每个月有39元的费用。

广告来自哪儿?

菜鸟称统一负责且已筛选

“如果有人看到所谓的‘免费领卡’字样,填了信息,按照提示操作,每个月还要被扣套餐费,这不是误导消费者吗?”冯女士认为,这样的广告宣传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记者通过扫描另一个快递面单上的二维码发现,页面显示“恭喜您优秀名额已锁定”,让用户输入手机号,并点击“确认支付”,领取的是100元话费包。还有的快递面单扫码后则是教育机构的推广页面,引导消费者填写姓名、邮箱、手机号等信息提交注册。

记者联系不同的快递企业了解后得知,快递面单上的广告由菜鸟统一负责,并非商家自己印制。菜鸟方面向记者表示,这属于正常操作的广告位,投放广告的都是正规商家,已经经过了筛选,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填信息。

专家说法

诱导扫码涉嫌侵权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快递包裹上类似“扫码领红包”行为,一般是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或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这种“扫码领红包”行为显然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如果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是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同样涉嫌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陈音江表示,如果是发布广告行为,广告主和广告制作方、发布方同样要对发布广告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同样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报记者 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