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能否满足老人需求
上海发布社区养老服务圈调查报告
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积极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探索,并于2019年底出台《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下称《指引》)。一年多来,上海已建设300余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些服务中心,是否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护等需求?昨天,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本市社区养老服务圈调查报告》。
知晓和意愿
此次调查面向年龄大于60周岁的本市常住人口,样本分布于全市16个区,共回收有效样本量1701份。其中,男女比例基本为1比1,最小的60周岁,最大的103周岁。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75.2%知道街道里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家门口服务站。其中,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群体和独居老人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1.7%和67.7%。这说明,社区养老服务的知晓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同时,如果家门口有服务中心或家门口服务站,94.4%的老年人愿意前往。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约有65.7%接受过相关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均显示出有接受服务的意愿,但与接受服务的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从老年人的反映来看,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家门口服务站不方便。
助餐和助医
《指引》明确,在辖区内要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而调查数据显示,在65.7%接受过服务的老年人中,80.2%的老年人步行15分钟以内可以到达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但仍有近两成老人需步行15分钟以上。
调查显示,助餐、助医是老年人接受服务最多的2个服务项目。对独居老人来说,助餐(84.6%)和助医(49.7%)的接受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说明社区养老服务对于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十分重要。
服务和需求
在专业照护、助餐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智能服务、家庭支持、养老顾问、精神文化这8大服务功能中,老人的需求各不相同——
■专业照护 居家照护服务的需求最高(54.4%),日间照护服务(49.3%);
■助餐服务 送餐服务需求相对较高,为76%,堂吃需求为64.2%,部分老人对提供早餐、晚饭的愿望也较集中;
■医养结合 家庭医生服务(65.7%)和基本诊疗服务(60.1%)的需求相对较高;
■健康促进 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58.8%)和健康指导(49.4%)的需求相对较高;
■智能服务24小时紧急呼叫救援服务(73.4%)的呼声最高;
■家庭支持 志愿关爱服务(30.7%)和适老化改造(23.8%)的需求相对较高;
■养老顾问 老年人福利政策指导、咨询(40.8%)的需求相对较高;
■精神文化 居家养老知识和技能普及(23.5%)和文娱活动(23.1%)的需求相对较高。
标准和自律
对此,调查方建议,应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要注重“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倡导,可以通过引入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作出制度性安排,解除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后顾之忧。细化老年文娱服务项目,拓展老年教育服务,帮助老年人不断学习新理念、接触新事物。
同时,本市“15分钟服务圈”的打造初见成效,但在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与代际和谐,打造社区共同体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调查显示,不同服务内容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尚未有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标准。应加强标准化引领和行业自律,打造服务品牌,鼓励因地制宜协助街镇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同时可探索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完善联合监管、质量综合评价和社会信用体系。而在新技术方面,应促进新兴智能信息技术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改善老年人防跌倒、紧急救援、认知障碍老年人防走失、卧床护理、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等场景服务。
另外,高龄、失能老人的送餐服务需求较集中。在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组织等力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时,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和其他市场化物流公司加强合作,错峰送餐,利用物流网络为老年人送餐。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