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中学教师刘秀琼发布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莆田同心携手,再续山海情缘,定创协作奇迹”。当日,她与另外23位莆田市2021年援宁专业技术人员抵达宁夏,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宁工作。这支队伍里,刘秀琼是唯一一位13年间三赴宁夏的支教人员。
2009年,刘秀琼与学生合影。
“这一次,我不是去工作,而是回家。”刘秀琼笑着回忆三次援宁之旅。
第一次援宁支教是圆梦之旅。
2003年,刘秀琼听闻一位结束援宁支教工作的同事讲述宁夏南部山区教育资源、生存环境与福建省的巨大差距以及支教生活的苦与乐,教师育人的本能让她心中萌发了一个梦想——到宁夏去,给孩子们好好上课。
此后的5年间,刘秀琼关注着每一次援宁工作的信息,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来宁支教的愿望。等待启程的日子里,刘秀琼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准备教案,为支教做准备。8月29日,刘秀琼拉起行李箱挥别家人,7岁的女儿在她身后追着喊:“妈妈,别走!”
刘秀琼抹了一把泪,万般不舍转身快步离开。
几经周折终于来到西吉县,即使做了充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她震惊不已——西吉新营中学设施落后,全校2000多名师生共用一个水龙头,宿舍屋顶会漏雨,孩子们叽叽喳喳讲着她听不懂的方言。
生活的巨大落差,更加激发起刘秀琼要给孩子们好好教书的信念。在对学生们“摸底”后,刘秀琼采用“解剖式”板书的方式执教,把板书密密麻麻写一黑板,结构脉络清晰,重点内容突出,还手把手教学生记好笔记,确保基础知识学得扎扎实实。她还兼任学校校刊主编,一篇500字左右的学生作文,要用2个小时悉心批改。
多年以后,她的学生李广伟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在初中时养成的高效记笔记的好习惯伴随他在一次次考试中脱颖而出。
那个冬天,刘秀琼的亲和乐观、勤勉尽责如一股春风,带给新营中学师生阵阵暖意。
“刘老师,下雪了,我给你绣了一双鞋垫,你衬上,暖和。”“刘老师,我家存着两桶水,这一桶给你拿来用。”
爱出者爱返,刘秀琼成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亲人”。
最令她难忘的是,一次和支教老师张春霞到西吉县城添置生活用品,肩扛手提着大小包裹,站在路边“研究”回校的路,一辆返程班车的司机在得知她们是福建来宁支教的老师后,立即将她们送往与班车相反方向的起点站,并安顿她们坐上车才放心离开。
司机说:“福建老师过来支援西吉,我作为西吉人也应该帮助你们才对!”
一语戳中她的泪点:“哪里还分福建人宁夏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一年支教时光很快过去,刘秀琼再一次拉起行李箱启程,而这一次,她身后是一群孩子们哭着问她,能不能不要走,什么时候再回来?
“12年后,我一定再回来。”刘秀琼忍不住流下热泪。
第二次援宁支教是赴约之旅。
为什么是12年后再回西吉?
“那时候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确实离不开,所以我女儿约定好,直到她上大学之前,不再离开她。”刘秀琼说。
12年间,刘秀琼人在福建,心系宁夏,更关心着西吉学生们的成长变化。
得知一位孤儿学生上大学后,还用着“老人机”,刘秀琼立即给他买了一部品牌最新款智能手机,鼓励他乐观面对生活,积极融入社会;一位家庭困难学生因姐姐罹患白血病不得不休学一年在医院陪护,刘秀琼带头捐款2000元,并发动身边更多人伸出援手。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没办法对他们的困难视而不见。”刘秀琼说。
2020年,固原市西吉县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这一次看到莆田市发布的援宁计划信息,刘秀琼的女儿主动表示支持:“妈妈,我知道你一直牵挂着那里的孩子们,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我支持您到宁夏去履行承诺,我为您骄傲!”
刘秀琼积极向莆田市相关部门申请:“西吉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我要和西吉人民在一起,履行我们的12年之约!”
2020年8月26日,她再次跟随莆田援宁工作队来到宁夏支教。闽宁镇、涵江村……一个个带有福建元素的地名让她惊喜又自豪。西吉县县城绿树环绕,车水马龙,处处展展现着新气象。刘秀琼支教的西吉七中新近落成,学生们见到老师,都会停下脚步鞠躬问好。刘秀琼和同事们用心设计装饰校园文化阵地,利用“互联网+”等设施创新教学方法,夜晚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西吉县将台堡小学,刘秀琼还见到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的学生安娜。在刘秀琼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一线。
支教结束之际,刘秀琼问同学们:“长大了你们想做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好学习考出去,再回家乡当老师!”
今年8月26日,刘秀琼在同心县豫海初级中学开启第三次援宁支教工作。同时,作为莆田援宁工作队队长以及“半个宁夏人”,帮助队员尽快融入当地。临近教师节,不少学生发来节日祝福,淳朴的话语让刘秀琼忍俊不禁:“老师是个良心活,心里有了孩子们,就再也放不下。我们一代代援宁工作者,都要把闽宁情缘传承下去,我想告诉宁夏的孩子们,无论你长多大,走到哪,老师一直都在你们身边。”(宁夏日报记者 王溦/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