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村的田野。
改造中的星光村墙上的涂鸦。
星光村位于贺兰县立岗镇,和黄河直线距离3公里,距离银川大约40公里,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昔日的星光村生活艰苦,90%的院落空置,村民纷纷离开,如今,这里却重新有了生机和活力,在黄河边闪烁着熠熠星光。
黄河边的老村落
沿着金河大道一直向东,柏油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走过这条绿色的长廊,就拐上滨河大道了,路西依然是绿色的原野,东边却变成了黄河美景,再向前三四公里,就能看到绿色环绕的星光村了。
如今美景环绕的“宝地”,昔日也是重要之地。据《贺兰县志》记载,今天的星光村,昔日隶属通义乡,而通义乡的驻地便是清代时的通义堡,距离星光村仅一公里之遥。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工部左侍郎通智奉旨来宁开凿惠农渠,移民兴建八堡,皆以通字命名当年八堡之中的通义、通吉二堡,今均在通义乡辖区之内。解放初期,通吉、通义先后分属不同的区、乡,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通义乡。1958年属星火人民公社,1962年成立通义公社。1983年,改为通义乡。到了2003年,通义乡并入立岗镇,星光村也一并隶属立岗镇。
星光村辖区内,还有从清代延续下来的老村庄,比如,顾家庄、张家庄、王家庄。星光村的老人说,“星光”二字的来历,和东侧的京星农场有关。这座老村落,如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昔日艰辛的生活
星光村58岁的村民顾红兵对昔日生活记忆犹新:“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尽是土坯房。”他记忆中有些土坯房,屋顶上还有很多茅草,其实说成茅草屋更合适。那时候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别说柏油路了,就连平坦的土路也没有。
《贺兰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通义乡地势开阔,地形起伏不大,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土质贫,盐碱性大,自然条件较差。当时,由于黄河河床发生移动,沿河滩一带约13.5公里,10个生产合作社的范围,常遭洪水危害,农业生产不够稳定。1961年、1966年和1977年共发生3次雹灾,全乡受灾面积近万亩。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昔日的通义属贺兰县贫困地区之一,经常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救济。1977年受灾之后,政府除支援肥料、籽种外,还调拨回销粮10多万斤。1980年因黄河塌方减产两次,拨救济款9500元。顾红兵说,昔日星光村的生活,真不是一般的艰辛。
而紧邻黄河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发生了巨变。1955年开始建设的京星农场,便是其一。京星农场位于星光村东,是一块河漫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公里。解放初,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某部炮兵团在此垦植,后成为放牧地。1955年5月到8月,先后有8批北京移民468户共2025人,在此建4个村居住。顾红兵说,京星农场带给星光村的改变,从一条公路可见一斑。1985年,北京市资助20万元修建了京星到立岗的柏油路,也就是如今立京公路的雏形。顾红兵说,有了这条公路之后,他们走立岗镇就方便多了。“8毛钱的车费,一会就到了,不用再绕着崎岖不平的土路走上大半天。”
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昔日的土路不见了,土坯房不见了,星光村看上去干净整洁,欣欣向荣。过了星光村村委会,沿着一条水泥路向东走500米,就能看见一个生态农场的门廊,这是星光村正在实施的改造项目。而项目负责人,是在星光村长大,走出去后,又回乡创业的青年黎伟。
其实星光村从进入2000年之后就变化很大了。道路硬化了,建起了砖瓦房,慢慢地有了路灯……日子越来越好,但是星光村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了,顾红兵说,前些年,星光村90%的房屋是空置的,这个村子,变成了人们口中所说的“空心村”。
黎伟如今是星光村党支部书记,今年41岁,他是在星光村长大的,黎伟形容他看到2016年的星光村时说,曾经1700多人,600多户的村子,常住人口只剩下不到10%。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黎伟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黎伟说,如今在已经改造的星光村八队,能看到大幅的涂鸦,整齐的民宿,优美的环境。一个美好的星光村正在重生。黎伟说,从2016年开始改造至今,已经有离开的人重新回到这里,让这座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对星光村的未来充满期待。(记者 刘旭卓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