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26日电 题:山西援非医疗队:架起健康桥梁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 杨静 范丽芳
“上班近两周,还在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26日,第20批中国(山西)援喀麦隆医疗队眼科医生王海涛告诉记者,援非一年是非常难忘的经历。援非期间,王海涛在为当地患者治疗眼睛疾病的同时,还兼任老师,教给当地眼科医生、实习生眼科疾病治疗方法与手术技术。
“用实际行动,守护当地人的健康,把医疗技术留在受援国。”多年来,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践行上述理念,在喀麦隆、吉布提、多哥等受援国治病救人的同时,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廉月胜介绍,1975年起,山西承派援外医疗队,承担喀麦隆、吉布提、多哥的援外医疗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61批医疗队1309名队员,先后有210名队员获得受援国骑士勋章、独立勋章、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医疗队专家与汤博讨论妇产科专业疑难杂症的B超报告用法语书写的注意事项。 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供图坚守异国架起中非健康桥梁
受援国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医疗设施短缺,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在本月12日至13日于Bangangte市开展的义诊活动中,两天时间共诊疗患者1500余人次。
45岁的当地居民Ruissa Damaris饱受颈痛折磨10余年,义诊期间,经现场中医针灸20分钟治疗,颈痛有所缓解,她竖起大拇指向医疗队表示感谢;同样接受针灸治疗的54岁居民Tchakote Nicol,车祸后腰痛4年,拄着拐杖来到义诊现场,针灸治疗后疼痛大为缓解。
喀麦隆紫外线强,医疗水平有限,村民卫生习惯不好,普遍患有眼疾。70岁的Rose Neya患白内障近十年,由于贫困和缺乏有效诊断,一直未确诊病情。“检查和治疗都是免费的,感谢中国医生。”Rose Neya拿着医疗队员为其开具的白内障处方说。
“希望当地患者能感受到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大爱,医疗队能真正为他们解决一些健康问题。”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总队长田源说。
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雅温得医疗队收到锦旗。 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供图鱼渔兼授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不仅承担医疗援助任务,还为当地培养卫生人才,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非洲小伙汤博,2009年来到中国学习医学,2018年完成学业回到喀麦隆,随医疗队工作,学习实践的同时,帮助医疗队与病人进行对接交流。山西省卫健委及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特别重视对汤博的培养,邀请多名专家对其进行外科基本功训练。
第20批中国(山西)援喀麦隆医疗队成员王海涛援喀期间,为方便与当地眼科医生及轮转实习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喀麦隆当地社交软件上建立眼科专业学习群。他将手术病例以视频、图文形式分享交流,并在群中讲解一些知识要点,在当地医务人员中广受好评。
“只有鱼渔兼授,才能真正做好援非医疗眼科工作。”王海涛从国内带了手机固定夹将手机夹在显微镜及裂隙灯上照相、录像,留存手术资料,以供当地医务人员反复研究。
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雅温得医疗队收到锦旗。 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供图大爱无疆服务同胞获称赞
服务中资机构同胞亦是援非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月10日,喀麦隆华人矿业协会会长韦飞将一面印有“白衣大爱系华人情深,疫无反顾保同胞健康”的锦旗送到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总队长田源手中,感谢医疗队在疫情严重之际深入矿区为职工体检、义诊、赠送药品。
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也曾多次服务当地中资企业。医疗队员为山西建设投资集团喀麦隆有限公司中国员工看病、配药、诊治。此前,该公司一员工突患重症疟疾,医疗队员及时为其进行静脉穿刺推药治疗,5天后该员工恢复健康。
此外,医疗队积极帮助当地华侨华人及中资机构员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成员冀兵和车星星曾去到山西建设投资集团喀麦隆有限公司民航项目部为员工们做疫情防控和心理调适知识培训,并嘱咐员工们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数十年来,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用实际行动为受援国民众服务,为华侨华人及中资机构服务,并为当地留下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