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8月25日电 题:新花向阳生——浙江山区妇女陶新花的“翻盘人生”
作者 张斌 董易鑫 胡旭明
正值圣诞礼品外贸订单的出货旺季,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冷水镇的来料加工经纪人陶新花拄着双拐,步履蹒跚地来到自家的作坊——十多位本地农妇正在这里赶制圣诞服,她需要仔细检查质量。
“欧美的订单,圣诞服的尺寸都比较大。日本的订单,像这个松紧带的缝边,留几公分都有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对世界各地订单的不同需求,陶新花了如指掌。
不久后,这批圣诞服将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市场上架,成为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海外顾客很难想到,这一件件普通的圣诞服所折射的,是一位浙江山区妇女踏平坎坷走出的“翻盘人生”。
台湾大伯资助创业 义乌市场抛来“橄榄枝”
因患小儿麻痹,陶新花从小就无法自由行走。14岁时,母亲因车祸不幸离世,家里只剩她和父亲,还有4个弟弟妹妹。身体的残障和亲情的缺失,没能阻挡陶新花的勇气。
陶新花正在检查货物质量。 王刚 摄“脚不方便、不会走没关系,只要手会干活,我肯定能闯出生活来。”陶新花说,1991年,她的大伯从台湾回乡探亲,一家人艰难的生活有了转机。
彼时,陶新花已成家,靠手工织毛衣贴补家用,花三个通宵才能织一件,赚5元(人民币,下同)钱。
回台湾后,大伯寄来一笔钱,试图帮侄女改善生活。正是用这笔钱,陶新花买来两台在当时的农村还算罕见的毛线机,织毛衣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因为质量、价格和样式都具优势,她的毛衣很快成了乡镇集市的紧俏货。
陶新花的儿子李鹏回忆说,为了挣钱,母亲常熬通宵,一针一针“织出”自己的学费,日子也逐渐有了起色。
为购买毛线原料,陶新花会定期前往与磐安邻近、以小商品市场闻名的义乌。一次偶然的机会,陶新花看到一家从事围巾来料加工业务的义乌商铺,便根据样式织出成品,得到商铺老板肯定。
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拿订单及原料,由磐安山区妇女加工,成品运回市场销售,陶新花的来料加工事业开始了。可对行动不便的她而言,做生意并不简单。
至今,陶新花还记得那个冬日的雪夜:她骑着三轮摩托车,在运送原料途中抛锚,此时她的手机也没电了。由于行动不便,她一个人在寒风中冻到凌晨三点,直到有人路过伸出援手……
那次意外给陶新花腿部留下了后遗症,而生意场上的艰辛,更需要她独自承受。据她回忆,自己最初因不善经营,一份订单超出规定时间交货,白白损失9万元。
陶新花与姐妹们在来料加工作坊工作。 王刚 摄“我不敢跟所有人说,怕没人跟我继续干活了,只能自己偷偷捂在被子里哭。”陶新花说,自己当时瞒着家人,借钱给合作的农妇们发了工资。
后来,陶新花陆续用几年时间将欠款还清。凭借“讲信用”的口碑,十多年来,她的来料加工队伍从6人壮大到300余人。
人生“翻盘” “希望带大家一起富裕”
“只要有决心,不怕辛苦,肯定能跟我一样富起来。”历经风雨,今年57岁的陶新花开办的企业,年产值已上千万元。
她坦言,这离不开台湾大伯最初的资助和姐妹们的参与,更离不开社会的扶持。
在来料加工作坊,陶新花检查货物质量。 王刚 摄陶新花一边展示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首饰,一边介绍说,当地政府每年都举办业务洽谈会、技能大比武等,对来料加工经纪人、低收入群体进行补助,这些首饰是自己用奖金所购。“奖金一下就花掉了,首饰是永远存在的,对我来说相当于奖章。”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李鹏也在坚强的母亲激励下成为一名军医,曾于2013年随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出访亚洲8国并开展医疗服务。
“无论多累,她的脸上从未有过愁容。这就是我的母亲,生活‘放逐’她,她也‘放逐’生活,承受了艰辛却不去感觉艰辛。我出生后每一个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母亲以她的通达和刚毅默默孕育着我的性格、意志和修养。”李鹏说。
在磐安当地,陶新花早已成为山区妇女的榜样人物。
“她毅力很强,我很佩服她。来料加工本来就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她腿脚又不方便,却做得‘风生水起’。”20世纪90年代就随陶新花从事来料加工的曹彩群说,她用这些年的收入帮助家里盖了新房。“一个手脚不便的人都能带大家奔小康,我只要还能做,就一直做下去。”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我就想下决心,带着大家一起靠双手富裕起来。”陶新花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陶新花帮助过的留守妇女、残疾人、低保户已上千人。
磐安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桂芬介绍说,在整个磐安,像陶新花一样的来料加工经纪人有686人,以加工生产圣诞礼品、竹木制品、外贸服装等为主。今年上半年,当地共发放来料加工费1.5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