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顾建兵,石炭井气象站站长。16年扎根深山,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气象站,与风雨相伴,与雷电搏击,用青春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谱写出动人的奉献之歌。先后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中国好人、宁夏好人、自治区五四奖章、石嘴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感言:气象观测员工作虽然平凡,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国家需要我们,千家万户需要我们。只要心中装着千万人的阴晴冷暖,再苦也甘愿。
8月10日,蓝天白云下,宁静的贺兰山腹地内,一座二层小楼被群山环抱。这就是石炭井国家气象观测站,也是石炭井气象站站长顾建兵工作的地方。
在贺兰山里,顾建兵一守就是16年。
2002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改变,石炭井区变为石炭井镇,各单位撤销合并。但是,石炭井气象站担负着积累全国交换的气象资料任务,必须保证全年全天候观测数据上传,意义重大,不能撤销。坐落在矿区秃山石嶙之中的石炭井气象站,附近仅有的几个单位和民宅先后拆迁,周围变成一片废墟。站上职工思想很不稳定,业务质量下滑。
2005年,28岁的顾建兵和妻子调到石炭井气象站工作,从此这个气象站变成了夫妻站。站就是家,家就是站。
条件的艰苦,超出了夫妻二人的想象。顾建兵回忆:“气象站距离镇上的卖菜摊子将近4公里,而且菜以及生活用品品种单一。吃水也得到镇上购买,水资源严重缺乏,别说洗澡,有时候连洗菜淘米都成了一种奢求。”
2008年,石炭井唯一的学校撤销了,夫妻俩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安排到平罗县的亲戚家上学。“由于和孩子长时间不在一起,孩子学会了泡网吧,心里话从来不对我们讲。”顾建兵说,每每说到这些,妻子总是叹气自责。
2012年7月13日,一场大暴雨席卷了整个石炭井,一小时降雨量达到46.7毫米,突破了石炭井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洪水夹杂着石头从气象站门口奔涌而下,头顶的炸雷一声接着一声,电也停了。顾建兵和妻子赶紧把发电机抬到屋里发电,上传气象数据。观测场的地沟里灌满了雨水。地沟里的数据传输线路被雨水浸泡时间太长的话,可能导致设备瘫痪。顾建兵夫妇顾不得害怕,一人拿着水瓢,一人拿着水盆开始人工排水……
最难挨的还是漫长的寂寞。随着石炭井大批居民搬迁到大武口区,气象站彻底成了“孤岛”。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绝大部分时间里只有风声呼啸。白天,工作之余,顾建兵夫妻会数天上的飞鸟和偶尔路过的运煤车解闷;夜晚,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业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两口子无法同时外出探亲访友。2015年之前,我们10年没有回家陪父母过春节,兄弟姊妹都埋怨。”顾建兵说,有时候实在憋得难受了,他就对着大山喊几嗓子,或者和养的小狗说几句话。2015年春节,顾建兵70多岁的父母到石炭井气象站陪儿子儿媳过春节。顾建兵跪在父母亲面前泣不成声。
虽然寂寞,虽然艰苦,顾建兵夫妇没有漏读过一个观测数据。夏天,或烈日炎炎,或大雨滂沱,别人都往屋里躲,他们迎着恶劣的天气往观测场跑;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别人在家中围炉闲坐、其乐融融,他们冒着风雪要定时多次往返于观测场采集数据。
日复一日,夙兴夜寐。顾建兵夫妇始终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和“自强不息、求实进取、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气象精神铭记于心。
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山,顾建兵和妻子都说不后悔。两人共获得16个测报“百班无错情”,先后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
“随着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更新,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有了改变。”顾建兵说,2016年,在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石炭井气象站在水、电、取暖、基础设施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妻子被安排到其他岗位。
“作为一名气象人,无论何时,无论担负哪种任务,我都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顾建兵说。(记者 朱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