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物业不得强制居民“刷脸” 北京拟建立接诉即办全流程考评机制 《北京市献血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鹤壁淇县灾后重建:村民返家抢救麦子 村里消杀防疫 成都本土新增“5+1” :均已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成都公安:3名网民因发布涉疫不实信息被依法调查 成都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已追踪到确诊病例在蓉密切接触者203人 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正式开馆 强调“零容忍” 教育部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整治 江苏淮安:4名去张家界旅游人员核酸初筛结果呈阳性 南京此轮疫情已波及5省份 新乡:争取3天基本解决卫辉城区积水 “烟花”影响持续 各地积极应对全面落实防汛措施 你参与过网上公益活动吗?近七成受访者最关心钱款去向 今明两天北京有大到暴雨 预计会对早晚高峰造成影响 北京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 “机场失防,南京遭殃”:防疫别在关键环节掉链子 山西:7月17日以来有张家界等旅居史者须做核酸检测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南京开展第3轮全员核酸检测 97.2%受访者认为现在青少年吃不健康食品现象普遍 六部门回应我国雨情汛情灾情6大关注 防灾意识调查:超七成受访者会在家中配备应急药箱 成都:本土确诊病例增至5例 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安徽省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极端天气近期频频出现 预警体系建设备受关注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中高风险地区酒店订单可免费退订 石智勇再夺奥运金牌 母亲:在家做好饭菜待儿归来 呼伦贝尔通报南京1例确诊病例的3名密切接触者轨迹 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年经济规模超万亿元 组图|六盘山下好风光——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一带一路”投资促进大会亮点抢先看 粤港澳大湾区将推进中医药规则衔接 探索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 官方预计8月底前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极端强降水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直击成都疫情防控一线:众志成城渡难关 民众安心有信心 山东三部门将集中整治“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 新华热评: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 长春警方侦破涉“合成大麻素”新型毒品案 河南滑县卫河发生漫决 当地正全力封堵 台风“烟花”变性北上 内蒙古中东部将有大到暴雨 南京禄口机场防控不到位致疫情蔓延 漏洞应尽快补 夏季洪水多发 江西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堤坝”(图) 南京江宁禄口街道全面启动第四轮核酸检测 广东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 安徽近500个乡镇降雨超50毫米 逾100个乡镇降雨超100毫米 宁夏红十字会向河南捐赠款物逾700万元 贺兰山网评|动漫 网络强国需要优秀的网络文化 “展品变商品”打通最快通路 进博集市上演“按秒销售” 明后天北京有大雨到暴雨 雨量东多西少、阵风风力大 锡林郭勒草原上“80后”小夫妻:“花式”创新非遗文化察干伊德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最高法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物业不得强制居民“刷脸”

2021-07-29 09:06:37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宾馆、商场、银行等场所滥用人脸识别属侵权

出入小区 物业不得强制居民“刷脸”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人脸识别进行规范,最高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司法解释,对人脸信息提供司法保护。《规定》明确,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属侵权行为。

背景

滥用人脸识别侵权事件频发

谈及制定出台《规定》的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在7月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所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经营者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侵害自然人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担忧。比如,有些知名门店使用“无感式”人脸识别技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分析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心情等,进而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杨万明还谈到,有些物业服务企业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业主出入小区或者单元门的唯一验证方式,要求业主录入人脸并绑定相关个人信息,未经识别的业主不得进入小区。再如,部分线上平台或者应用软件强制索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还有的卖家在社交平台和网站公开售卖人脸识别视频、买卖人脸信息等。因人脸信息等身份信息泄露导致“被贷款”“被诈骗”和隐私权、名誉权被侵害等问题也多有发生。甚至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制作成动态视频,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程序,实施窃取财产、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等犯罪行为。上述行为严重损害自然人的人格权益,侵害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亟待进行规制。

应对

立足群众现实需求制定司法解释

杨万明指出,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去年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在2万多名受访者中,94.07%的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这段时间,人脸识别成为热门词汇,社会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担心不断增加,强化人脸信息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

杨万明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立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和期待,严格依照《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吸收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有关经验成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本司法解释,对人脸信息提供司法保护。

新规

门禁系统录入人脸时应征得同意

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小区物业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使用必须依法征得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的同意。只有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自愿同意使用人脸识别,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使用才有了合法性基础。据杨万明介绍,《规定》第10条至第12条,主要从物业服务、格式条款效力、违约责任承担等角度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回应。

他说,针对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以人脸识别作为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出入物业服务区域的唯一验证方式的,第10条明确,不同意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请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验证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根据这一规定,小区物业在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录入人脸信息时,应当征得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的同意,对于不同意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小区物业应当提供替代性验证方式,不得侵害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的人格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针对信息处理者通过采用格式条款与自然人订立合同,要求自然人授予其无期限限制、不可撤销、可任意转授权等处理人脸信息的权利的,第11条规定,自然人依据《民法典》第497条请求确认格式条款无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第12条对自然人请求信息处理者承担违约责任并删除其人脸信息的情形作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表示,实践中,部分小区物业强制要求居民录入人脸信息,并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这种行为违反“告知同意”原则,群众质疑声较大。“我们应该拥抱新科技,但同时也要尊重人格权益。小区物业不能以智能化管理为由,侵害居民人格权益”。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朱开云 实习生 马嘉梁

统筹/徐锋 余美英

五类情形可以使用人脸识别

(一)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而处理人脸信息的

(二)为维护公共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

(三)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人脸信息的

(四)在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处理人脸信息的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