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技术将沙漠戈壁变生态绿洲
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节水需求迫切。虽然近年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但节水潜力依旧很大。水利部将继续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西北地区的节水工作,保障当地生态持续恢复。
张玉山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
7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获悉,水利部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力争到2025年,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近年来,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依靠科学用水、高效节水,出现了一片片生态绿洲。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张玉山在首届西北节水论坛上表示,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使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节水需求迫切。虽然近年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但节水潜力依旧很大。水利部将继续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西北地区的节水工作,保障当地生态持续恢复。
科学补水让月牙泉恢复生机
敦煌的“月牙泉”,是西北荒漠戈壁的自然奇观,更是当地生态变化的“晴雨表”。
上世纪60年代,因当地过度开采地下水,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湖面不断“萎缩”,到1999年,整个月牙泉几乎完全干涸。
生态警钟被敲响。
甘肃省抓紧采取应急措施“拯救”月牙泉。经过几年关闭机井、压减耕地、引水补救等应急治理后,月牙泉水位逐步回升。
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重点解决西北地区水的问题,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被提上日程。
2016年,该工程开工建设,在距离月牙泉直线距离4.5—8.25公里处,通过修建中隔堤将原有河道纵向一分为二,一侧为行洪河道,另一侧由高到低依次修筑11座挡水坝和溢流堰,形成高程差24—46米的12座渗水池。
“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渗水场长期蓄水,从而延长月牙泉最佳补给河段的行水渗漏时间,还原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补给环境,实现生态补水的效果。”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质量安全与运行管理科科长李世珠说。
站在补水工程中隔堤上,李世珠告诉记者,2018—2020年,月牙泉补水工程年平均从总干渠引蓄水量为1530万立方米,年蓄水时间达到近270天。目前月牙泉的水位已由工程建设前的1.35米上升到1.5米,达到12.8亩的水域面积,月牙的形状也由消瘦的“峨眉月”长成丰腴的“上弦月”。
为大漠戈壁筑起生态屏障
漫漫荒漠与戈壁滩上,依靠高效节水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绿洲在西北不断崛起。
位于疏勒河流域中部的饮马农场,是甘肃省粮、棉、油的主产地。饮马农场副场长赵富强介绍,农场先后建设各类高效节水(滴灌)项目12个,完成高效节水(滴灌)建设总面积7.35万亩,连片土沙滩变成绿洲沃土,靠的就是节水技术换来的水源长久滋养。
甘肃省水利厅厅长朱建海介绍,甘肃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省用水总量由最高时期2006年的123.4亿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09.8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由最高时期的35亿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23.5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为当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两个重大项目,将疏勒河灌区由60多万亩扩展到现在的134万亩,而且渠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规划使用寿命由30年提升至50年。这意味着在干旱的大西北,百万亩沃野良田形成的连片绿洲有了水源保障,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将持久发挥作用。
尽管如此,用节水换来生态效益的工作在西北地区仍是任重道远。张玉山表示,西北地区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城镇生活服务业,都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先进的节水管理方式、节水技术设备研发,还有待继续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