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高招本科线为400分
693分以上100人;暂不公布排前20名考生成绩,不影响志愿填报和录取
2021年北京市高招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公布,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0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13分。今年北京高考693分以上考生100人,690分以上考生151人。统考考生的本科志愿填报和单考考生单招志愿填报工作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进行,专科志愿填报工作于7月21日至22日进行。
新京报讯 昨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中,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00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为513分,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00分,体育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体育成绩60分)为328分。
目前考生成绩查询通道正式开启,同时2021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情况也已公布。今年北京高考693分以上考生100人,690分以上考生151人。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从评卷统计结果看,考生成绩整体呈现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为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上线率”等信息。
记者注意到,成绩查询页面显示全市总分排名前20的考生成绩暂不公布。北京教育考试院称,成绩暂不公布不影响其志愿填报和录取。
考生查询成绩时,在正确输入相关信息后查询不到本人成绩,如有疑问,可与北京教育考试院联系。
关注1
部分考生明起可填报志愿
根据安排,统考考生的本科志愿填报和单考考生单招志愿填报工作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进行,专科志愿填报工作于7月21日至22日进行。
其中,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本科普通批设置30个平行志愿。
专科招生按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依次录取。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
今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的第二年,北京仍然延续去年的填报规则。“跟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今年考生有参考数据了,填报志愿时可以参照去年的分数及排名给自己定位。”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指出,今年考生仍可采取“整体拉开梯度、局部密集填写”的填报策略。“每个志愿之间要拉开梯度,不要填写相同分数水平的学校;同时,在自己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局部、区段密集填写同等水平、分数线接近的学校,录取概率会有所提高。”
记者了解到,对于在京招生的各高校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考生能够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高考高招”页面左侧的“计划查询”栏目进行查询。晨雾提醒考生及家长,“学校、专业很多,每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同,需要提前做大量功课进行充分了解和准备。”
晨雾强调,北京考生在填报时要注意看意向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按照规定,一个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必须相同,但有些高校在按这一要求划分专业组后,同一个专业组中有的专业之间‘风马牛不相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分数没有竞争力且选择了服从调剂,就有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的风险。”
关注2
录取工作7月6日至30日进行
高招录取工作将于7月6日至7月30日进行。录取工作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录取期间,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
录取期间,考生的录取结果将随录取进程陆续公布,考生可通过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免费查询。
北京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近年来,社会上有关高校招生方面的信息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趁机“行骗”。希望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甄别各类招生信息,要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等渠道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不要听信各种谣言,谨防上当受骗,谨防“黑中介”招生诈骗行为的发生。
■ 追访
如何缓解出分后的情绪压力?
考生需树立自我调节意识
高考成绩公布。发挥得不理想,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未来的大学生活,如果感到不适应该怎么处理?针对近期学生们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雷光辉,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考生们缓解出分后的情绪压力,提前适应大学生活。
发挥失常勿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分数
雷光辉表示,往年出分后,多数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好,这其实在心理学上属于“锚定”现象,即学生在判断自己的分数时,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产生“歪曲”的认知。学生们在衡量自己的水平时,往往会取以往模拟考、月考等考试中考得较好的一次作为锚定标准。但实际的考试,往往反映的是学生的“回归成绩”。因此,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没考好。
针对“预期过高”的学生,雷光辉建议,可以真正地回顾一下以往的模拟考、月考成绩,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发挥失常。
雷光辉表示,一般来讲,排除非常极端的情况,即使是发挥失常,学生的实际分数与平时模拟考的分数,差别最多也就是几十分,他建议考生不要把某个绝对的分数同自己一生的发展联系起来。
雷光辉指出,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渲染、炒作高考焦虑的行为,比如“一考定终身”“提高一分干倒千人”等等,夸大高考给人造成的影响。考生需要树立一种自我调节意识。“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事实上什么都决定不了我们的一生。”
而针对真的发挥失常的学生,雷光辉建议,不要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分数上,而是行动起来“朝前看”:即使上不了好的大学,还有机会挑一个好专业;即使选不了好专业,还可以继续努力在大学期间通过其他的方式证明自己;即使今年上不了大学,还可以关注其他方式寻找出路。“分数已经是过去时,同学们应该抓住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机会。”
进入大学后要多沟通
雷光辉表示,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因成绩导致,而是在真正进入大学后。
“初入大学,好多学生会感到不适应。”雷光辉介绍,学生的不适应往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二是生活上的不适应,三是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很多同学在高中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集体生活,高中时期大家的目标也比较一致,不会出现太多的利益冲突。而到大学以后,大家的价值观、成长经历有所不同,家庭背景也不一致,人际关系的张力会比较大。”
针对大学中容易出现的心理状况,雷光辉也分享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培养自己心中的“认同感”。雷光辉说,有不少同学在报考学校时,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分数线等,或者是迫于父母和外界的压力,选择了某个城市、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对城市、学校、专业都没有太多了解,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厌烦,从而厌烦生活中的每一处、每一个人,加重情绪负担。“同学们可以在进入学校后,以各种途径,多了解城市、学校、专业的优点,建立起自信和认同,这种认同也会让同学们每天的生活很愉悦。”
第二,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要多沟通。首先是跟外界的沟通,“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认识一些朋友,融入集体的大家庭。在心理上和过去朝夕相处的父母‘断乳’,把对父母强烈的依赖转移到新关系的建立中,构建更复杂的、更多面的人际支持网络”;其次,也要跟自己多沟通,“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看到自身的优点。”
第三,由于同一个大学里招收的基本都是分数相近的学生,不少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容易面临“同辈压力”。针对这一点,同学们不必把大学里的成绩作为衡量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大学里,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证明自己,社团、实习、爱好、人际关系……即使在大学中成绩一般,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快乐。”
雷光辉认为,大学生要慢慢学会懂得对这个世界感恩,尊重、理解、欣赏、同感,更好地自我关照、自我悦纳、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与成长。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戚望 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