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雄安5月1日电 题:雄安大工匠眼中的“未来之城”
中新社记者 崔涛
“把雄安建设成一座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近日,刚刚获评“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的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雄安集团)工程总监杨忠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这样描述他正在参与建设的“未来之城”。
图为航拍雄安郊野公园雄安园项目三标段建设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出生于1964年的杨忠,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电力、铁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建设了京沪高速铁路、中国境外水电行业最大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之一——苏丹麦洛维水电站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2017年,他来到雄安,投身到新区的规划建设之中。
对于如何建设“未来之城”,杨忠有着独特看法。雄安新区设立初期,杨忠考察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对此,他对“幸福”的概念有了深入理解。
“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和更好的人文服务,要从一开始就消除大城市病,消除市民的迷茫感和焦虑感,让人们在雄安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愿意在这里长期住下去。”杨忠说。
因此,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便提出了很多先进理念。
杨忠表示,雄安的城市建设贯彻了“职住平衡”的理念。未来在雄安,大部分市民可以通过绿色交通、公共交通解决基本出行问题,不必在工作场所和家两头长途奔波。创新的住房政策也让来雄安的年轻人不必为高房价发愁。同时,雄安新区“先植绿、后建城”等崭新的理念,可以让民众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自然。
同时,杨忠也表示,目前的雄安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每一名建设者需要一定的耐心,需要更多的付出,需要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同事眼中,杨忠是个“工作狂”。他谋划项目经常通宵达旦,巡检工地更是风雨无阻。同事们开玩笑地说,跟着杨忠一起工作,得做好跟着挨饿的准备,他工作起来经常忘记时间,顾不上吃饭。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为保障雄安高铁站2020年底按期通车运营,杨忠带领几十家参建单位,努力克服疫情冲击、连续暴雨天气、多项目交叉施工等困难,全面推进高铁站片区的交通路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园林等15个配套工程建设,有时来不及吃饭,他就在现场啃块面包继续工作,确保了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如期开通运营。
2020年,雄安集团全年共承担新区各类建设项目逾160个,总投资4000多亿元人民币。杨忠牵头组织构建了“雄安集团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广BIM、CIM等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水平,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雄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发扬‘工匠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用现代化、数字化的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杨忠说。
施工道路是大型工程建设的生命补给线,但在雄安这样体量巨大的工地现场,使用传统的一次性现浇混凝土道路,不但施工时间长,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巨大浪费。
在容东片区,杨忠推动建成了目前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临时施工通道,总长度16.9公里,路面面积21.2万平方米,快速铺装、并可循环利用,有力支撑了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并推广应用到了新区各个片区的项目工地。
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杨忠充满信心。“5年之后的雄安,我相信将在很多领域超过其它国内外大城市,雄安未来正来,未来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