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商标被告无效,烧烤店店主为“人生一串”打官司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村民取保五年后被诉:曾堵路抗议污染,辩护人称追诉程序违法 评论:“市长热线”接线员岂能是“两面人”嘴脸 用手艺“缝补”童心,修复光阴的“玩偶医生” 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与局限 听医生怎么说 网曝安徽宁国一幼儿园使用问题食品 官方介入调查 乡村旅游势头足(沿着高速看中国) 年轻人怎么可能不忧伤呢? 四川冕宁县石龙镇森林火灾:上千救援力量奋战火场扑救 评论:法律面前,“二环8套房”并不高人一等 今夜至明天北京雨水“上线” 昼夜温差超10℃早晚需添衣 北京《文明养犬公约》发布 【中国有约】武汉重启: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2021年宇航领域十大问题和难题公布 全球首个时速160公里 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亮相 他驻守敦煌大漠“窑洞”派出所20余载,救过21人性命 华南中西部等地有明显降水 西北地区等将有大风沙尘 触犯法律!男子趁女友熟睡多次盗取其账户资金获罪 2021年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材料审核细则公布 “下山猛虎”已被送到东北虎林园 将接受一系列检查 课后服务,家长们最关心什么 春季出游易过敏、蚊虫多?专家支招如何有效防范 冷宫是否真实存在?景山关乎故宫风水?真相是…… 援鄂医护重返襄阳:摘下口罩与“战友”相见 世界兽医日:当一名宠物医生是怎样的体验? 黑龙江“闯村野生东北虎”已被送至东北虎林园 Mio:发展电影工业,上海像一辆高速列车 深度融合释放倍增效应 “灰尘村”转型变身“网红村” 《小舍得》引发观众热议教育话题 宋佳演佛系妈不传递焦虑 北京年度首个万人规模赛事开跑 男女双破半马纪录 到2035年,宁夏将新建改扩建铁路专用线623公里 【高质量发展广东行】先贤精神耀梅县 走进客家精神文化力量聚集地 举重亚锦赛田涛冲出重围夺得男子96公斤级金牌 银川市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80.7% 2021年北京半程马拉松赛举行 广东侨乡信宜:有种家乡味道叫“山楂之恋” 重庆市云阳县副县长贺玮涉嫌职务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石头村”里成就“小康梦” 开放前沿云南:搭建南亚东南亚语言交流桥梁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长果秤锤树在湖南省植物园保育成功 “发现最美铁路”活动沿南昆铁路走进红城百色 同仁医院“光明行”:让4万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四川省青神县百家池村——“明天会更加美丽富足” “太行之端”河北涞源开启“国风盛宴” 李玉刚等到场助阵 四川冕宁石龙镇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 仍在全力扑打 搭起产业桥 迈向振兴路 贵州举办人才博览会 3.4万个岗位供海内外人才挑选 广东将构建互融互通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粤北南水水库供水工程近尾声 将成韶关市区新饮用水源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2021-04-25 09:05:35来源:光明日报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4月23日一早,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一家图书馆里传来阵阵读书声。生米中心小学的80余名师生和家长,正在这里开展课外阅读实践课。

距离图书馆3公里处,便是生米中心小学的校园。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2年的唐人贵来说,在有着万余册藏书的城市智慧图书馆内开展教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生米中心小学建于20世纪50年代。1989年,18岁的唐人贵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他把整个青春留在了乡村校园里。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只有一排瓦房和一栋两层的老旧楼房,学生们挤在教室里上课,操场没有硬化,雨天泥泞、晴天飞尘,条件很不好,印象最深的是就地取材做教具,“用木棍做圆规,用硬纸壳做图形,有什么材料就拿什么做,上课的时候将就着用,老师都变成了手工艺人。”忆起当时的情景,唐人贵说。

生米中心小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过去学生学习意识薄弱,家长教育观念不足,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存在很多问题。2017年9月,从教多年的刘芳华来到生米中心小学当校长时便注意到这一情况。于是在学校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学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品质教育也有条不紊地展开。

近年来,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资源,当地也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新建改造了教学楼和塑胶操场,配齐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实验室、图书馆等多功能教学设施,办起了教师食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生米中心小学下辖镇小及13所村小,在校学生1445人,各科专业教师也增加到55人。

为学生提出“六年读72本书”计划,通过阅读改变农村学校的气质;每天大课间各年级学生跑操5分钟、跳绳6分钟;校园后的菜园子成了学生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每学期举办一次画展……一项项举措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

12岁的熊茵是该校六年级学生,父母忙于生计,学习只能依靠学校和老师。“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让农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学生一样,学会弹琴、画画,比以前要幸福多了!”熊茵的母亲曾丽娟感慨。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生米镇的其他村小。在生米镇青岚小学,学校将村里的茶园改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采茶、制茶、品茶和奉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刘芳华说:“农村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和课本,要善于用好乡村资源,让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从过去的土操场和瓦房,到如今的塑胶跑道、明亮的教室;从老师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到如今留得住愿意来,乡村教育无论硬件条件、教学理念、家长观念,还是师资队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小康,需要优质教育的强劲支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抓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才能奔向更扎实优质的小康生活。”刘芳华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薛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