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福建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主任林晓红教授受福建省漳州市科技局委派,以援宁技术干部的身份走进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俯身黄土地,55岁的林晓红竭尽所能把专业知识倾注在这片厚土上。她告诉记者:“能让我的知识在这里发光,就是我来闽宁镇的全部价值。”
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走村入户、俯身田间,林晓红的鞋子沾满泥土,这是她援宁生活的日常。见到记者时,林晓红刚刚从田间返回办公室,没顾得上午休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用产学研经费买了一些土壤改良剂发给村民们免费用,有了这些土壤改良剂土壤结构就会慢慢变好,农作物就会长得更好。”林晓红拿着刚刚整理好的购买清单,欣喜不已。
起初村民们对土壤改良剂非常陌生,认可度并不高。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晓红认识了园艺村的致富带头人马雅玲。“我发现她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就免费送了土壤改良剂给她用,效果非常好。其他村民看到了效果也就慢慢认可了土壤改良剂的效用。”
传经送宝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林晓红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传授科学技术的经验,“靠致富带头人和龙头企业来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能最快见到效果。”
于是,林晓红把现场教学的阵地搬到了致富带头人的温棚里,把改良土壤的试验田搬到了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里。一字一句教授村民土壤改良技术,手把手地传授农用微生物菌剂的计量,“林教授”的敬称洋溢在移民村的田间地头,也印刻在了闽宁镇绿色农业转型的发展路上。
绿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作。在传授绿色生产方式的同时,林晓红还尝试着为移民们送去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她笑着告诉记者:“有一次走进村民家里,我发现移民家里搞养殖庭院里牲畜粪便异味难闻,废弃秸秆堆在墙角,还有生活果皮、菜皮也随意就丢掉了。”如果这些生活垃圾能实现资源化利用,不仅能为村民们省下花费还能减少生活环境污染。林晓红把环保酵素的发酵方法和自制有机菌肥的原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村民们。敢闯敢试的村民用了林教授的法子,果真省下了花费,庭院也没了异味和恶臭。大家伙都觉得,这个林教授务实严谨,是真的为移民省钱办好事。
栽培试验不竭余力
“闽宁镇是个好地方,我想用我的知识多做一些尝试,希望留给这片土地更多价值提升的可能。”面对一次次生产栽培模式试验,林晓红用几尽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每一种新作物。她告诉记者,只有多引多试才能掌握植物在这里生长的最佳条件,才能让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变成可能。
怀着这星星点点的希望,林晓红在君鑫胜(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温棚园区开辟了一片又一片试验田。借助福建的科研资源和项目,林晓红把试种果桑、桑黄、秋葵等植物的设想列在了工作计划中。为了让这些“外来植物”扎根闽宁镇,林晓红努力探寻着他们对光照、土壤、湿度、温度的需求,努力在一片温棚园区里探寻新品种的“扎根密码”。
如今,林晓红在闽宁镇已经顺利引种了四个羊肚菌的菌株。通过羊肚菌轮作桑黄、非洲菊、康乃馨等鲜切花,在羊肚菌旁套种果桑,林晓红的尝试向着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农产品种类的方向埋头苦行。
任何一种作物试种成功,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崛起。在传授绿色生产方式、传递环保生活理念的同时,林晓红努力用更加科学的思维经营这片厚土。移民村也因为这位林教授的到来,注入了一缕全新的乡村生产生活思维。(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