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妈妈”“女老公”:新两性气质的反叛与异化 逾500万人次见证“好枸杞,银川造” @银川老年人 家门口也能上老年大学 就读职业学校,是将就还是成就 体验种菜、挖土豆 这所小学让学生“玩”足五天收获满满 宁夏适时合理调整补贴标准 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泾源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减免契税逾400万元 孩子换牙期 乳牙不是想拔就能拔 大武口区政法系统“闭环”调解体系化解群众“闹心事” 转脖子时“咔咔”响是得了颈椎病? 让更多人爱上京剧(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不少年轻人热衷“玄学”,是减压还是危机? 新疆五个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 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资格赛正赛开战 多位国乒主力上阵 茶农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 在回望“吴忠之战”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缺少职业吸引力,是音体美教师短缺的主要原因 宁夏组织高校专场招聘会 谨慎选择正确使用 英语学习类APP不全是“神器” 身体这些地方变粗 意味着什么?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4月底具备通水条件 “阅·写”与“四史”教育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红色课程中厚植爱国情怀 宁夏制定方案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以书为媒共建社区 北京:“阅读存折”储蓄书香 北京老年餐外卖服务下月前“上线” 无需配送费 7艘内河船“抱团”非法参与海上运输 被海事和公安部门截获 “西藏冒险王”弟弟:处理好善后事宜就带哥哥回家 可乐当水喝 19岁胖小伙血糖爆表进ICU救命 全球一年新发患者近千万!关于结核病,你了解多少?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仍将回升 中东部地区将有较大范围降雨 历时37个月的维权马拉松:他们领回1500余万补偿金 山东重金“悬赏”安全生产问题 举报最高奖励50万元 青年志愿者接力帮扶社区养老机构 36年琢磨一件“小事” “新莞人”子女为何不再为读书“候鸟迁徙”? “支持性就业服务”为心智障碍者拓宽就业大门 今日北京晴天唱“主调” 26日或迎零星小雨气温下降 因特定运动项目致伤甚至致死 谁该为运动带来的伤害负责 多方合力提供支持 让社区托幼服务多起来 揭秘“灰广播”带货真相:“专家讲座”均为提前录制 专业服务人员上门 北京养老床位“搬”进了家 清明小长假赏花游、文化游受追捧 广州强降雨增多 预计今年雷雨大风风险高 回乡种地,立志当农民!“90后”学霸夫妻的深山逐梦路 长三角首条市域铁路——金山铁路 迎来春游“黄金”季 购物订单被诈骗分子准确掌握,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核验二手房信息 上海链家一半房源临时下架 天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在沪外籍人士可预约登记接种新冠疫苗 探访贵州省一顿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的诞生 清明五一车票机票预订火爆!“补偿式返乡”要来?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男妈妈”“女老公”:新两性气质的反叛与异化

2021-03-24 11:03:02来源:半月谈网

“男妈妈”“女老公”,多元性别气质“出圈” :新两性气质的反叛与异化

半月谈记者 郑雪婧

称呼男性为妈妈、姐妹、女朋友,把女性唤作老公、兄弟、男朋友,网络青年口中时髦的“性转”(网络用语,指性别转换)让不少人听来一时摸不着头脑。

青年群体是性别结构的参与者,推动性别结构变迁,现阶段表现为对性别结构的反叛与超越,比如社交应用脸书就有56种可注册性别。随着性别意识觉醒,当代部分青年不认同传统社会对两性价值定位的情况增多,譬如男闺蜜、女汉子等就是在开放的社会结构中,青年积极主动、大胆表达自我的体现。这一定程度上从外部赋予两性以新的形象。

相比前几年的男闺蜜、女汉子,如今“男妈妈”“女老公”的情感底色完全不同,其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于今天的性转概念强调“家庭”圈层。这里的“家庭”引导网络青年社群抱团取暖,扮演“家人”角色,自我建构出“家庭”的责任感——作为“家人”理应相互关照、维护关系。

当整个社会都在围绕经济逻辑,把一切都打造成冷冰冰的竞争机器时,网络青年正在试图召唤一种维系社群甚至“家庭”的力量,以示对物质利益社会人情冷暖日渐疏离的不满,小范围内重塑人与人的亲密关系。这种矛盾的驳杂产物,或许能借助网络社群产生共鸣得到发展,点燃我们对两性气质进一步思考。

“娘Man结合”与“双性化人格”教育

“双性化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双性化人格”不是两性的混乱和错位,而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且情商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思考问题时缺乏想象力、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乏主见、要么固执己见,难以灵活自然应对环境变化。

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男女,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自我评价等方面优于单性化者。他们兼具坚强、独立、温柔、细腻等各种特质。在国外,“双性化人格”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这种理念不强调男孩定要阳刚、女孩定要温柔顾家,而是重点推崇一些两性共有的价值和品格,如刚毅、独立、温和、有责任心等。

互联网对社会的改变是一种核裂变式的能量释放,反应后堆积形成以个人为基础运作主体的“微粒化社会”。“微粒化社会”通过数字化和在线化实现了两件事:第一,让那些历史上从未被看见的个体可以被看见,包括你我在内,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偏好、诉求都可以留下痕迹,清晰地呈现在社会大图景上;第二,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连接和组合的自由度,这些互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在开放的时代,人们渐渐学会不再压抑地生活,很多人开始遵从本心发展,来提升个人满足感,这不是一件坏事。我们能更平静地接受小众群体、分众文化出现,说明社会的进步在为每个人搭建适宜的成长空间。作家房龙在《宽容》里把宽容定义为: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耐心公正地容忍。

人们往往习惯于扮演道德警察的角色,甚至不惜诉诸言语和行动暴力,对不合己意的言行一概打倒在地,这无疑大大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暴戾之气。对“娘Man”(形容男子外表温柔,骨子里却不乏硬朗气概)我们不必追捧,也不必棒杀。如果连这点文化自信都没有,那还叫什么坐拥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呢?

但在包容“娘Man”的同时,并不是任由“娘”或“Man”盛行乃至横行。如果全民皆“娘”或皆“Man”,那该是多么荒谬的时代。娱乐公司轻易察觉到两性市场中存在巨大缺口,借机把艺人作为商品包装成青年期盼的人设。作为幕后推手的商家和传播平台,不能枉顾应负的社会责任,而让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肆意模仿娱乐圈的娘Man艺人。毕竟,社会再开放、思想观念再多元、行为方式再多向,总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不是“法无禁止皆可为”,而是一个社会的主流倾向,若不以此为轴心,社会必将陷入混乱无序。

警惕两性气质陷入商业伦理规训风险

商业资本在新两性气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然而这种作用总体而言是负面的。我们处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的被消费控制的社会。消费社会使日常生活彻底商业化,无论是消费对象还是消费活动,都具有一种强制的普遍性,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东西,都逃脱不了被消费的命运。

在消费社会里,身体是最美的商品,人们前所未有地更加注重身体的外在感官体验,各式各样的身体形象构成了消费社会时代的特有景观。英国社会评论家马克·辛普森于1994年11月在《独立报》上发表了《揽镜自照的男人来了》一文,提出“都市玉男”的概念,指大都市中新出现的时尚、阴柔的男人,他们打扮细腻精致,颇具双性化倾向。日本2008年畅销书之一《“食草男”正在改变日本》在当时掀起了“食草男”热潮。“食草男”中相当一部分人是80后,他们性格温和、鲜有攻击性、热爱时尚,是受女性欢迎的类型。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对于性别气质的观念自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新一代女性更看重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两性合作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而就男性自身来说,由于倾向高情商、浓情感的个人气质越来越有益于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因此也就逐渐成为他们下意识的主动选择。这种选择反映到身体层面,就是我们看到的当下两性身体符号表征的双性化潮流。

消费主义在这种性别气质流变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消费主义需要宣扬不断精致化、细节化的生活方式,来生产新的消费欲望,尤其以各种针对身体的消费最为盛行。无论是小鲜肉还是小花旦,小狼狗还是小姐姐,男妈妈还是女老公,这些新潮概念和人设都离不开商业的刻意推广,从而呈现高度物质化趋向。新的两性气质面临陷入商业伦理规训的风险,其工具主义本质未获得消解,对这种新的异化趋势,要保持适度警惕。(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