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寻味中国年:文物跨界让传统文化符号“破圈” 校外培训班:严格防疫稳度寒假 开展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 给油气田装上“超级智能大脑” 戴口罩一年:口红销量下滑近半 眼妆产品比往年火爆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让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北大清华课程开始互选 打破大学间的“围墙”还需几步 600余名滇籍劳务人员乘免费高铁专列至粤返岗 跨省买房异地高考已经行不通了 东北人口减少之问如何解答 上海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海底64米下的隧道“护卫军” 呵护生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焦点) 老爷爷直播做手工 活出平凡日子里的精气神 齐“心”协力,两位95后教“哪吒”写福字 满载乡情的“共青团号”慢火车 开诚布公 3起涉民企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 1200多年前唐代将士如何戍边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预计5月开园 游玩项目可抢鲜看 全职太太离婚仅获5万家务劳动补偿合理吗?律师详解 永远30岁的脱贫之花黄文秀 全国政协委员图登克珠:为民族团结教育鼓与呼 昔日“天井”锁山村 今朝汽车开进家 手机统一保管有助于管理责任落地 营销员、保洁员…为何这些从业门槛较低岗位总缺人 致富铆足劲,幸福日子长(新春走基层·脱了贫更要加油干) 云南一学校收取学生165万元门禁卡服务费 官方回应 多个气象站气温刷新2月历史极值 气温为何“飙高”? 累计推广小麦良种1.2亿亩 梁增基此心不移系麦田 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伪造3份医疗诊断书 山西一罪犯多次逃避收监 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 农村校长的自画像:难以翻越的山,难以带着前行的人 调查指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 这四点是主要诱因 电竞毕业生无人从事本专业?误传! 借力人工智能 老码头华丽变身智慧港口 【聚焦春运·这些人那些事】每天挥臂过万次,只为旅客平安 任大雨倾盆,他用“海绵”为城市筑坝 江西鄱阳湖:初春天鹅舞 青铜峡将建2万亩标准化葡萄基地 中医专家支招春季运动养生、情志调养 澳网男单决赛:焦科维奇对阵梅德韦杰夫 【履职答卷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杨扬】推动青少年冰雪人才可持续培养 开往浙江宁波的返岗专列:踏春而归开启复工新生活 外籍旅客重伤急需出境救治 瑞丽边检助快捷通关 【新春走基层】太行山上的“山门”守护队 武汉冬候鸟数量创新高:湿地是鸟儿不可或缺的驿站 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迎来返程高峰 中国铁路发重要提醒 铁警守护万米隧道13载 携手爱人体验另类“世外桃源”生活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博物馆里寻味中国年:文物跨界让传统文化符号“破圈”

2021-02-22 10:37:20来源:光明日报

天龙山石窟佛首、妇好鸮尊、五牛图、簪花仕女图……今年春节,一批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突然“火”了,也让许多博物馆的门票“一票难求”。与此同时,云观展、在线直播等新玩法,又将文物送上了“云端”,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不出家门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与乐趣。

博物馆里寻味一个中国年,俨然成为了一种新年俗并不断演变。从线下到“云端”,从文物到文创,从单向看展到互动玩展,各地博物馆正以更多样的方式、更自由活泼的姿态,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丰富大众的艺术体验,唤起人们早已融于血脉里的文化认同。

文物跨界

让传统文化符号“破圈”

文物和舞蹈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今年春节,河南春晚上一支唐风舞蹈《唐宫夜宴》意外地将河南博物院送上了热搜。一群唐朝少女们的嬉笑怒骂,却让许多当代人感受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据节目主创之一、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介绍,这支舞蹈里唐朝少女们的造型灵感,就来自河南博物院里的一组唐三彩乐俑。许多网友看完节目后感慨传统文化的魅力十足,想去河南博物院看一看唐朝少女们的原型。

在微博上,河南博物院顺势发起了“唐宫夜宴手绘大赛”互动话题,邀请插画师、设计师还有广大网友就唐宫夜宴、唐朝少女进行创作。目前,这个活动已经有2000多万阅读量。不少插画师除了创作绘画外,还自发设计了环保袋、鼠标垫等系列衍生品。

如今,博物馆早已成为人们了解人文历史知识、学习科学艺术、进行文化休闲活动的综合空间。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观看,而是要在博物馆里寻求参与感和互动感。如何“盘活”馆内深厚的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资源?如何让古代文物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河南博物院下了许多功夫。

一个重要尝试便是跨界做“盲盒”。从去年开始,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就供不应求。今年春节前夕,河南博物院在线上一次性上架12000个考古盲盒,不到5天又全部售完。线下每天推出500个预约号,每人限购3个。有网友在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下留言,要求加大盲盒供应:“前几天去了现场,连盲盒的影子都没见到!”

在线上店铺里,考古盲盒共收到3万多条评价,不少网友喜气洋洋地晒出了他们拆盲盒、挖宝物的全过程。“挖掘过程很有仪式感,非常喜欢!”“有趣的盲盒,牛年开出牛首和牛牌,新年大吉大利!”

“中原是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地区。如何将中原文化中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元素,通过创意性的手段和市场化的方式,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这是河南博物院走近大众的关键。”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主任荆书剑说。

数字技术

让艺术分享“无边界”

信息化时代,展厅容量是有限的,网络空间却是无限的。360度高清文物图片、博物馆馆长线上直播、VR看展……牛年春节,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来说,数字技术为他们打开了“云游”博物馆的新方式。

春节前夕,故宫博物院为观众们准备了一份厚重的新年礼。全新版本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正式上线,全部186万余件/套院藏文物目录实现了实时检索,也就是说,故宫的“家底”都能准确地查到了。

同时,有着“私人藏画馆”之称的“故宫名画记”绘画鉴赏栏目,全新上线了200余件故宫名画超高清数字影像,并对《五牛图》和新春主题画作进行重点解读和推荐。

如今,打开“故宫名画记:辛丑牛年新春藏画专辑”页面,推荐的第一幅画即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除了提供作品介绍、画家简介、相关研究论文外,“故宫名画记”更是对画上的题跋、印章一一作了标注。将图片一点点放大,牛腿上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甚至纸张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90后”文博爱好者张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份故宫大礼。在业余,张全经营着一个名为“国画热”的自媒体账号,他将名画里的有趣细节截取出来,并配上一些生活化的文字后发在微博上,目前已经收获了十多万粉丝。如今,网络上有不少像张全这样的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利用各地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二次创作,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搭起了一条可以自由穿梭的时光隧道。

“比如这个堇鼎,它在展厅里是静态的,但是在线上,你可以同时看到它的每一个侧面,甚至许多在现场看不到的细节。”张全向记者推荐了首都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里的“馆藏精品”,随着手指的拖动、缩放,文物可以任何角度地旋转、放大,点击页面上的标签,还会弹出相应的介绍。

“数字技术,真的让艺术分享做到‘无边界’。”张全说。

线下看展

品一道可赏可听可玩的年味大餐

线下看展,年味更浓。

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寻“牛”,去金沙遗址博物馆与考古现场亲密互动,去南京博物院看“生肖专题闹新春”,去山西博物院参与香包、线香制作,去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听编钟演奏……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通过举办线下活动、推出新春特展、开放夜游等方式,为游客呈上了一道可赏可听可玩的年味大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除夕至大年初六期间,每到傍晚6点,北京文博交流馆内都会准时响起庄重典雅、古风扑面的乐曲。

北京文博交流馆设在智化寺内。古寺内演奏的乐曲名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57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春节期间,北京文博交流馆延长开放时间至19:30,为游客开启了赏古建、听音乐、写寄语的夜游模式。

“这样的体验真的太特别了,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今年,河北女孩刘力力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特别关注一些小众博物馆、美术馆春节期间开放的信息,“之前白天来过,看到智化寺开放春节夜游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抢到了夜场票。”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包括首都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内的12家北京市文物局局属博物馆都提供了延时开放服务。

“春节假期,我们组织观众聆听永乐大钟钟声活动7场,编钟演奏体验活动21场,这些活动都很受欢迎,每天接待观众均达到当日500人次观众量的上限。”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馆长薛俭说,“今年元宵节,我们依然会鸣响永乐大钟、组织编钟体验活动并延长开放时间,欢迎大家提前预约!”(记者 方曲韵 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