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触发的“职业病”——走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21别样春节图鉴:仪式感足、春节档火、宅经济热 中疾控披露吉林通化“1传81”超级传播细节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出炉,张定宇等当选 “回谁家过年”成小夫妻选择题 “两头婚”能否两头甜 解码幸福城市 “像成都人一样生活” 为证明麻醉药能“一捂就晕” 网红医生竟把自己迷晕 黑龙江警方:北安2.16特大杀人案嫌疑人尸体被发现 北京:老字号年夜饭外卖增五成 张桂梅:把山区孩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非京籍”留京服务忙:菜商凌晨就上货 小哥送餐不歇气 粤迎春运返程客流高峰 员工回家过年拒绝带电脑工作被开除 法院判单位违法 感动中国2020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 点赞14亿人中的每一个你 新冠患者隔离病房中打电话拜年 外国人的中国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雷达上天前 在这个布满“钉子”的实验室测试 北京迎来返程小高峰 16条火车站夜班公交适时增发车次 回暖!北京开启升温模式 后天最高气温将升至15℃ 全国大部地区温度将明显回升 东部和南部海区有大风 千年部落付之一炬,悲剧不能再发生了 体积更小摩擦更少 中国造人工心脏带给患者“心”希望 熊猫基地改扩建项目复工了 “手机禁入校园”良政还需善治 雅西高速突降大雪引发多起追尾碰撞事故 哈尔滨一滑雪场缆车出现故障 被困19人全部获救 老年人拥抱“数字圈”请多关照 北京200多万国企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中国西部城市高铁跨省通勤“日常化” 特殊“云春节” 世界拥抱中国“牛”活力 银川市牛年春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塞上“五牛图”绘就乡村振兴新气象 从“耍耍牛”到“致富牛”——牛年看牛乡的“脱贫密码” 粤春节返程高峰逾45个高速路段现缓行 集中大湾区方向 春节假期,你家“归笼”的“神兽”上网课了吗? 云贵高原上骑马巡逻的铁路警察:三十年坚守保春运平安 四川野生大熊猫下山过河来“拜年” 憨态可掬 春天的故事丨每个人都了不起 “空心村”变“设计村” 清华学子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 山东招远金矿火灾事故搜救结束:6人遇难 4人升井 由两三小时缩短到一分多钟!破解动车黑匣子如何“提速”? 深夜食堂里的“人生百味” “番茄大王”理三的忙碌与喜悦 河北藁城疫情之下的春节:同盼疫情早褪去 “95后”民宿主的春节故事:辞职回乡 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春节假期民航运送旅客357万人次 较去年下降45.16% 长三角人“玩转”春节假期新花样 为什么每次听这首歌都会热泪盈眶?这位85岁老人唱出了答案 务工人员免费!广西铁路将开行赴粤返岗专列 春节假期返程高峰来临 如何做好返程疫情防护?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警报声触发的“职业病”——走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21-02-18 09:06:43来源:科技日报

警报声触发的“职业病”

——走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电脑屏幕上,起伏的波形图骤然出现,几乎同时,警报声响了。

地震了!

正在检查系统的杜广宝凝了凝神,根据经验在心里快速判断着:P波和S波的距离差不大,这个地震离我们较近;波动幅度大,这个地震不小。

他们需要立刻做出处置。

此时是2月13日大年初二深夜。作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预警速报部副主任,杜广宝正在值班。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已经开始工作,迅速发出了消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2月13日22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附近(北纬37.65度,东经141.97度)发生7.2级左右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枢纽,汇集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速报预警、公共服务等各项重要业务。已建成的速报预警平台能够实时接收全国和全球多个台站的共享数据,实现全国2分钟内、全球10分钟内有影响地震的自动速报。

如今,国内自动速报的平均位置偏差已经由20千米减小到目前的10千米,平均震级偏差0.2级。国外地震速报能力不断提升,震级下限由原来的6.0级下降到5.0级,速报数量增长了超过2倍。

杜广宝值班的地方叫综合业务大厅,位于台网中心的地下三层。

一年365天,台网中心都有至少10名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在岗。

如果是平时,即使轮完一个24小时的班,第二天也没有调休,工作人员仍要正常上班。

杜广宝在地震台网中心已经工作了11年。

今年春节,他值了3个24小时的班——分别是腊月二十九、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五。

值班员的休息室和综合业务大厅就隔一堵墙。入夜了,如果暂时没事,就能去那囫囵睡一觉。

休息室里放着床、桌子、除湿机、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这里是地下,夏天得除湿,冬天要加湿。

就算忽略可能响起的警报声,你依然能听到新风系统尽职尽责工作的嗡嗡声。桌上的电脑,也得是开着的。

如果被纳入地震预警速报系统的台站监测到了地震,那急促的、一声追着一声的警报,就会迅速敲打着值班员的耳膜,将他们拉回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值班时是睡不好觉的。有时候,一旦醒了,就很难重新入睡。杜广宝说,前几年做过一个小调查,在他们这个工作岗位上,六七成的员工都有神经衰弱。

他们对跟警报声类似的声音会更为敏感。即使在家休息,如果电视上或者谁的手机上出现这种警报声,杜广宝就能立刻弹起来。

日本这场地震发生后,杜广宝在电脑上调出地震的波形,和另一名值班员一道,快速进行地震分析和研判,精准确定其位置、震级和烈度。

15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发出了正式测定消息,这是人工复核、校准后的发布:02月13日22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70度,东经141.80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同时启动的还有一系列应急程序。比如专家会商。根据要求,震后30分钟要形成快速判定意见,震后3小时内要形成会商意见。

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起来。

杜广宝和台网中心的同事们,被称作公众安全的“守夜人”。

已经当了20多年“守夜人”的综合业务处处长李杰飞,对这一岗位,也有更深的感悟。

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台网中心还只能针对全国五级以上的地震做速报。那时,地震台站建得不够多,监测能力也还不够强。

现在,覆盖全国范围的上千个测震台站已织成一张紧密的网。

和许多年前相比,很多东西都变了:速报变快了,人工干预也变少了。智能化是台网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但在现阶段,这样一套庞大而聪明的系统,仍然离不开人。

“人民至上,使命至上,这个是不会变的。”李杰飞说。

责任感,仍然压在台网中心所有人肩头。这里,依然需要有人24小时值守岗位,随时响应;依然需要有人在公众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地方,默默完成手头的工作。

大年初三的凌晨,日本地震的后续地震警报响了三次。

杜广宝在一次次翻身下床中,迎来了又一个假期的清晨。

本报记者 张盖伦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