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也能运营大剧院 中消协强烈谴责“跑路前促销” 风雪边关 西藏林芝边防官兵踏雪巡逻 2月将至,除了迎新春,你还需关注这些新变化! 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多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画面 “冰丝带”计时记分机房结构搭建完成 云南边检总站2020年缴毒逾11吨 查获非法出入境人员9.6万人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检察作为 批捕涉嫌非法采矿等犯罪16人 刚柔并济“冰丝带” 运行团队紧磨合 绘民情地图 送暖心服务 躲抓拍、无手续……这些“套牌车”都栽了!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92例 其中本土病例73例 山西“硬核黑科技”守护一线防疫人员 5G套餐起步百余元最高999 差在哪儿 北京843个公交站名下周六起调整 滞留石家庄小两口做义工“只是做了能做的事” “铁路妈妈”和“列车宝宝”延续13载的母女情 综合消息:中国内地高风险地区增至11个 多地从山东涉疫奶枣中检出阳性 今冬蔬菜日均产量同比增两成 今日北京以晴为主最高温4℃ 下周初风大天寒 北京将调整843个公交站名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 青海盐湖股份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青海省投启动司法重整 人民论坛党建漫评 | 筑牢党群服务“连心桥” 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 吉林新增确诊病例6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电竞专业毕业生不去打电竞?“行业正规军”去哪了? 当攀登与摄影相遇在雪山之巅 海事巡逻艇护航 保障海岛学子安全返乡 宁夏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2021年贺岁币“抬头牛”开始兑换 市民可错峰前往 宁夏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这些已通车的“世界级”工程 让家的距离更近了! 新春见闻:铁路与彝族村民的“安全之约” 北京市交管局:春节期间市内交通流量较往年增加 林长当家念好“林”字诀 “希望心”生命救助计划走进大理 为先心病患儿义诊 海南海岛型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进入“快车道” 我很自豪!网友分享在阿联酋接种中国疫苗经历 行将消失的工种 即将退休的老夏 广西团伙涉嫌走私3.2万支雪茄入境被擒 新华网评:同样是“逃票”,差距为啥这么大? 吉林多人聚集浴池包房打麻将 老板被拘 点赞!抗疫政策的人性化“温度”在提升 青海省政协委员:青海湖生态保护急需加人手 提能力 全国最早的宜宾江安早茶开园采摘 山西七河流域生态修复定目标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无尾鸡形似葫芦瓢 云南瓢鸡“飞”到上海“安家” 浙江26县如何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共富路上再话升级版山海协作 “慈善新力量益童暖冬行”常州60余名困境儿童收到新年大礼包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低成本也能运营大剧院

2021-01-31 09:06:37来源:光明日报

低成本也能运营大剧院

报 纸杂 志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

——遵义大剧院创新方式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1日 04版)

2021年遵义新年音乐会现场。兰永平摄/光明图片

一座投资8亿多元建起的城市大剧院每年要用多少经费才能运营起来?贵州省遵义大剧院仅用了350万元就实现了年演出近百场的佳绩。不仅如此,大剧院还成了当地音乐和戏剧发烧友的活动中心,一个不到30人的小团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城市地标用起来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不少大城市相继建起了大剧院,有的成为吸引世界知名演出团体的艺术胜地,有的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和“会客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名城,遵义市虽然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在80名左右,但一直舍得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2018年,该市投资8.2亿、建成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遵义大剧院。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舞台设施,一出世就惊艳全市,参观者络绎不绝,很快成了遵义的城市新地标。

“这么好的大剧院,一开始却没怎么用起来。”遵义大剧院服务中心主任陈叇对记者说,大剧院仅水电物业费等硬开支一年就要上百万元,再加上公益演出支出,运营经费所剩无几,别说引进全国知名乐团,就连本省的专业演出团体也请不了几场。

据介绍,目前国内大剧院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成立独立机构管理运营,剧院不仅有自己的演出团队,还有创作、管理、对外交流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机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多采用此方式。另一种是托管给院线公司管理,演出的水平和场次都有保证,但费用动辄上千万元,西部中小城市难以承受。第三种是大剧院和中小型文化公司合作,职责共担、收益共享,实现低成本运营。而遵义大剧院采取的就是第三种模式。

“我们是从‘装台’转到‘上台’的!”遵义大剧院艺术总监、贵州禾田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刘科笑着说,这家遵义本土的文化公司原本是一家全国知名的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企业,大江南北的工程做了不少。由于熟悉优质演出资源,被主管部门看中,引进作为合作方参与大剧院运营。“‘用最少的钱,请最好的团’是我们的目标,虽然不容易,但利用多年积累的业内资源打感情牌,特别是冲着革命老区和红色名城,不少知名文艺院团都低价甚至免费来遵义演出,也让遵义大剧院始终没闲着,做到了城市地标物尽其用。”

艺术殿堂活起来

“我是一名音乐老师,第一次接触到‘剧本围读’,我就尝试像唱乐谱一样读剧本,大家都说读出了爱情的缠绵。”2020年年底,23岁的张紫琰参加了遵义大剧院举行的《爱情的犀牛》围读会,和上百名戏剧爱好者一起开阔了艺术眼界。“我把这次的领悟运用到学校原创音乐剧《赤水小红星》上,孩子们都被深深吸引,红色文化潜移默化滋润着他们的心灵。”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田好是这群年轻文艺发烧友“聚会”的组织者,兼任遵义大剧院客座艺术指导。“北漂几年,回到家乡遵义,没想到这里也有这么多爱好高雅艺术的年轻人,更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大剧院能给我们举办活动提供帮助。”田好说,随着遵义的飞速发展,这些年从一线城市回来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高端文化市场也正在形成。“一个城市要留住人才,就得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也许就是因为能看到一场大城市才有的小剧场话剧,他或她就决定留下工作。”

35岁的胡吉宇是一名设计师,在沿海城市工作多年,如今他是遵义大剧院的常客。“人生匆匆几十年,如果没在感动、痛苦、狂喜、迷惘中来往几个回合,哪能算活过?”胡吉宇说,他来大剧院参与的各种活动所带来的音乐、美术、戏剧的审美体验,把他的人生“激活”了。

据陈叇介绍,他们在运营大剧院时注重开展高雅艺术“滴灌工程”,作为贵州全省最大的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他们定期举办公益演出、剧院开放日、剧本围读会、戏曲民乐交流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大剧院,领略建筑之美、声效之美、艺术之美。让群众走上舞台,请名家指点和授课,观众和爱好者的艺术品位得到了提升,艺术殿堂也体现了价值,充满了生气,大剧院就这样活起来了。

群众舞台转起来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森林探索声音的奥秘吧!”元旦刚过,禾田文化传媒公司就开始排演一出名为《奇幻森林之旅》的儿童音乐剧,通过模仿自然界的不同声音,让孩子们认识各种乐器和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

刘科介绍,遵义大剧院跟教育部门密切合作,不仅组织孩子们来大剧院看节目、演节目,还把精心编排的美育课送到学校,特别是郊县学校,真正做到乡村文化振兴从娃娃抓起。“大剧院是群众的舞台,要转起来还要走群众路线。”陈叇介绍,他们坚持高雅艺术“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的理念,请群众当舞台的主人,多上演大众喜爱,特别是孩子们欢迎的剧目,同时公益票和低价票占到70%,不少场次的票务补贴都超过10万元。

“大剧院要实现运营的低投入高效益,关键是演出结构的设计,既有票房为主的商业演出,也有普及为主的公益演出,而同一场演出也可能有不同的收入来源。去年我们为演出投入了500多万元,目前已经实现了动态平衡。重要的是,基本摸清了遵义演出市场的基本规律,未来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全面恢复,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遵义大剧院带去的文化获得感。”刘科说。

 (本报记者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