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巩固“数字抗疫”立体防控 提供“返乡指南” “现实版樊胜美”?标签易贴,心结难解 农村养老成江西两会热议话题 委员吁补齐“短板” 北京警方去年收缴销毁伪劣烟花爆竹1.1万余箱 山东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 两天内可完成500万人口检测 穿梭在钢轨间的列车“解渴人” 上海市级党政机关实现100%无烟 去年江西完成造林114.7万亩 修复湿地1095.7公顷 春运首日 石家庄火车站里的“别样归途” 西宁成中国西北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省会城市 北京警方去年查处涉黄涉赌违法犯罪窝点5576个 “浙”里的高水平均衡是怎样做到的? 三年来江西检方共批准逮捕黑恶犯罪6615人、起诉11032人 公安部A级逃犯吴楚棋已到案 4年前被警方悬赏100万缉拿 记录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勇往直前 诠释责任与担当 不负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 踏上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 马俊:放宽视野提高建议的含金量 Square的杰克·多尔西对美国拟议中的新加密监管提出了担忧 谷歌云任命卡兰·巴杰瓦为亚太地区领导人 WhatsApp测试版用户将很快获得多设备支持 Realme宣布冬季特卖:这是最优惠的 在网上搜索塔普·帕努和阿里吉特·辛格时要小心 思科被命令支付19亿美元的美国专利诉讼 并已呼吁上诉 亚马逊的大印度节日将于10月17日开始 Flipkart将在十亿天促销期间提供200多种特别版产品 现代汽车对飞行汽车充满信心 加强全车阵容计划 第二季度全球音乐流媒体收入增长下降 Google推出了工作区但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所有细节 生态环境部回应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如失职严肃问责 特写:通化“守村人”:守大家也守护小家 青海:水土保持创历史最高水平 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降” 黑龙江省三千余名“快递小哥”接种新冠疫苗 直击广东春运首日:旅客错峰出行 乘车前测温亮码免费领口罩 福清公交司机突发心梗猝死 官方:司机已被认定为工伤 北京2021年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 浙江检察长贾宇:回应民营企业内部贪腐案件查处难呼声 “焊花飞舞”的工匠硬汉:让每块钢板都“天衣无缝” 甘肃成县官方:嘉陵江支流青泥河受污水体持续达标 甘肃基层社会治理遇发展新题 政协委员吁多措构建化解新格局 宁夏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 “跑出”大凉山的彝族外卖骑手:为“跑回”家乡发展而奔跑 广东一女子宿舍内产子遗弃垃圾桶 涉嫌故意杀人被捕 聆听新时代铁路人的最美心声 河北固安:除病例居住小区和村庄外 其他区域解封 探访别样春运季:从“一票难求”到“就地过年” 春运来了,湖南铁路织密疫情防控网 河北隆尧通报9例疫情防控期间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 天文小镇的“野心”能实现吗? 两企业污染致嘉陵江铊浓度异常 经处置水质已达标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郑州巩固“数字抗疫”立体防控 提供“返乡指南”

2021-01-28 17:07:3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1月28日电 (李明明 赵伟涛)2021郑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27日下午召开。会上表示郑州将在春运期间,继续强化返郑人员管理,并通报了“返乡指南”。

伴随春节临近,春运期间返乡人员增多,郑州市大数据局搭建了“返郑登记填报系统、市级返郑研判系统、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防疫返郑大屏系统、防疫返郑报表分析系统”五个子系统,为进一步加强郑州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手段,巩固“数字抗疫”立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盛铎介绍,在郑州市疫情防控立体化系统的框架下,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功能协同,返郑人员信息将第一时间推送给所在基层辖区管理员,可随时随地掌握本辖区内返郑人员情况,进行上门核验。

据介绍,系统采集信息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来源地、预计返郑时间、返郑后目的地、是否进行核酸等,对入境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人员等重点人员及时发现和排查,同时返郑人员信息与现有疫情防控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大数据比对,对于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信息,及时推送至区县市排查管控。

盛铎介绍,返郑人员可提前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识别“返郑登记”二维码,进入填报小程序,逐项据实填报提交;也可以通过“郑好办”APP,选择返郑登记入口,进行信息登记。同时,系统还兼顾了老人和儿童需求,开发了亲友代为填写功能。通过省、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时数据接口方式,实现了和国家卫健委全国核酸检测结果数据回流,实现异地核酸检测结果线上核验,减少群众纸质证明,为群众回乡核查提供便利。

农村是抗疫的薄弱环节,此次会上明确了从外省低风险返回人员、河南省内高风险从业人员返回该市农村地区时的具体措施,需要持有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回后落实“居家健康监测14天,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措施。

据了解,农村地区原则上是指郑州市2231个行政村。高风险从业人员是指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