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填珍家庭:好家风“长”在田间地头 大兴区天宫院街道部分小区封闭管理 北京8万余名“快递外卖小哥”接种新冠疫苗 探访石家庄医废处置中心:日清涉疫医废11吨 每天都在挑战极限 “涉疫病历防泄露”是一个医疗新课题 吉林通化全面禁止线下会销活动 重庆千年古镇濯水的新生机 公然在法庭内行凶杀害法官 吴德仁一审被判死刑 统计局: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增速2.3% 每日工作参考|河北阜平有效构建产业扶贫体系 统计局: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 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 沈填珍家庭:好家风“长”在田间地头 河北发布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通告 这些行为将被追责 “留岗红包”、生活补贴、组织培训……天津春节出台这些举措 2020年“最美基层民警”群像(下):他们,宛如一簇繁星 黑龙江累计报告145例确诊病例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成重点 流入青海玉树涉疫物品外包装核检呈阳性 密接者两次核检呈阴性 河南支援河北逾30万毫升临床医疗用血 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引领大国科技创新迈入新时代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之“作风篇” 0.1元的商业短信退订费,到底该谁出? 曹妃甸:积极融入协同发展“一盘棋” 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垫底” 他们,宛如一簇繁星——二〇二〇年“最美基层民警”群像(下) 灵武市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绿色、创新、智能——解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孙家河:文明新风为乡村塑新颜 宁夏亲水体育中心实行网上预约 金凤区19对新人推迟婚礼 女子高速跑出每小时182千米 严重超速被衡水高速交警拦截 福州夜市经济红火 助力残障人士展才艺 大兴区已完成天宫院街道融汇小区所有在住居民核酸检测工作 历经21小时 江西浮梁警方破获一起绑架幼童案 北京大兴新增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封闭管理 宁夏完成宅基地确权数据复核 银川市答好“学前教育”民生考题 三人因集资诈骗罪获刑 如何为家政服务戴好“口罩” 中宁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展望2035】青年@新时代请收下我的未来“拼”图 爷孙俩冰面玩耍落水 危急时刻消防施援手 石嘴山密织人民调解“四张网” 中国美 劳动美 |张海燕:带队“逆行”驰援武汉 银川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获问题白酒 原州区孙家河村:文明新风为乡村塑新颜 利通区:产业提档助推高质量发展 银川正向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 宁夏探索建立创业指导师工作室 杨万龙:百姓眼中的贴心人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沈填珍家庭:好家风“长”在田间地头

2021-01-18 15:04:09来源:光明日报

沈填珍家庭:好家风“长”在田间地头

【全国最美家庭】 

“外头真冷哇!看来一时半会儿除不了草了。”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沈填珍一家围坐在炭炉旁,其乐融融。远近闻名的“铁娘子”沈填珍,与丈夫陆土方一年四季奔忙在田间地头,难得休息。

40余年时间,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沈填珍一家从赤脚种田人变为机械化“种粮大户”,从一贫如洗到带领全村50多户走上种粮致富之路。近日,这个家庭又喜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沈填珍家庭美在哪里?江苏省妇联家儿部部长石冬梅说:“美就美在对土地的坚守,对困难从不低头的坚忍,对‘为国种粮’家风传承的坚定,对身边群众多年如一日无私帮助的坚持。”

“实际上,我们家很平凡,就是认认真真种地,本本分分做人。”收获荣誉,沈填珍称“受之有愧”。

时光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丹徒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外出打工潮袭来,村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正值而立之年的沈填珍夫妇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要撂荒,急得团团转。几经思虑,沈填珍夫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地没人种,我家来种。要交的税,一分不能少。”于是,夫妻俩带上一双十来岁的儿女,承包了村里50亩荒废的土地。自此,这一家人便“长”在了地里。

那时候种地全凭人工,揣着满腔热情,夫妇二人仿佛不知疲倦。翻地,让双手长出厚茧;拔草,让十指布满割痕……困难面前,夫妻俩同心协力,三伏的酷日、数九的寒天在田里劳作,黝黑的皮肤、满身的泥土是他们的“勋章”。

1989年,“胆大”的沈填珍夫妇萌生了买农用机械的想法。26万元的巨款从哪儿来,夫妻俩犯了难。心意已决,再难也有解决的办法,于是,二人合计着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又东奔西走向亲友筹借,最后加上信用社的贷款,买回了全村的第一台收割机。

村子里沸腾了。自此,每年秋收,便是这台收割机大展身手的时候——不仅在沈填珍家的田里,更在全村人的地里。等到全村人用完收割机之后,夫妻俩才在自家地里使用。“好几次粮食来不及收,烂在了地里。”沈填珍说,“烂了粮食肯定心疼,但能帮到乡亲们,我们全家人都不抱怨。”

2013年,沈填珍一家率先引进了“稻鸭共作”技术,成立了丹徒区荣炳凡石桥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带动了全村50多户农民走上了科学种粮之路。同年,农业部授予沈填珍家庭“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流淌在这个家庭的血脉里,也深深镌刻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上。儿子陆卿自幼成长在田间地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种地,还和妻子自学科学种田方法,为村民们服务。陆卿说:“我要像父母一样,把汗水洒在土地里,为国家种好地,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凛冽寒风中,土地略显萧条,却掩藏着万千生机,而好家风为这片土地再添希望。待寒潮退去,沈填珍一家又要开始忙碌了。“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虽然已经70岁了,但只要干得动,就还要接着种地,为乡亲们做好事。”沈填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