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2020年 90后夫妻直播带货月入十多万 “霸王条款”怎能如此任性 广州1.3万“蓝马甲”化身打假代言人 App内置广告“关不掉”怎么办 今年春运广东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1.72亿人次 “我要去当空降兵” 24岁的他如愿以偿 36节私教课才上12节 健身房“跑路”了 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黑龙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无症状感染者68例 广州新建住宅将自带“医保” 山西晋中:在晋中的密接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90后”真长大了吗? 三十而“砺”:他们生于1990 从小公主到女汉子 17岁成都女孩被牛津大学录取 江浙“两头婚”现象:是“两家亲”还是“两头昏”? “两头婚”普法:权利和义务不因孩子跟谁姓有变 黑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43例 均与望奎疫情有关 冬天太“冻人” 消委建议拒绝自注水式热水袋 河北此轮疫情多数确诊病例是农民 农村如何阻断疫情 北京朝阳:未来五年将新增改扩建道路50条 千万本金利滚利得手超8.7亿 张远锋涉恶案二审宣判 全国29个省区市倡导“就地过年” 你会留下吗? “购物天堂”将更多 去哪里“买买买”? 公共钢琴房卫生差 日常维护谁负责? 降温!广州人购买的羽绒服厚度跟北京接近 广东升级健康防疫核验系统 老人刷身份证可知“健康码” 武汉小主播:不为一战成名,将直播当做一份职业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38例 其中本土病例124例 北京西城:金科新区核心区今年将全新亮相 鼓励员工奋斗,但必须坚守劳动法规 中科院院士林群:从事数学研究69年 让更多人了解微积分 将飘雪!今天北京部分地区有降雪 明起冷空气携大风降温来袭 北京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女子攒垃圾成瘾,网格员帮其“禁手” 走进“老漂族”群体:身心漂泊双重困境何以破解? 吉林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 详情公布 大兴安岭首次从空中采集到野生动物活动画面 空巢老人的“好儿子”:用心呵护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强力督导保应急和民生车辆顺畅通行 重庆: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一站式”申请 辽宁大连:境外来连人员要严格落实“14+7+7”管控 兰州民用核技术设备“体检医生”:排摸“久病不医”隐患 盐城市原副市长李逸浩受贿1508万 一审被判11年 特写:蜜月、生日,在防疫一线度过 大连封闭区域5个街道本月16日起可申请解封 “手抄报”变身“小书包”沈阳的孩子们致敬“逆行者” 北京朝阳疫情源头为香港抵京病例 与顺义疫情非同一来源 2020年内蒙古森林公安侦办各类案件超1.2万起 捍卫国土生态安全 有技术更有担当 山西援非医疗队服务同胞获称赞 【“十三五”成就巡礼】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网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中国铁路的2020年

2021-01-14 09:07:52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铁路冲破重重阻碍,合力攻坚,不仅为旅客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和铁路“十三五”规划目标,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年终成绩单。

一趟趟高铁列车如同金线绵延伸展,编织出万千百姓的美好生活;一列列货运班列仿佛纽带有力拉伸,迸发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

全家福又添“新丁” 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持续领跑世界

2020年立冬前,网络上热传一个与复兴号系列动车组相关、带着温暖气息的词——“蓝暖男”。

“蓝暖男”是复兴号家族新成员CR300BF型动车组的昵称,将在杭深、连镇、贵广、南广、南昆、成贵、郑太、石济、海南东环等多条高铁上线运营。

至此,从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中国铁路科技创新迈出重要步伐,以复兴号系列动车组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十三五”时期,在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团队,根据旅客和市场需求,采取正向设计的原则,在高铁关键装备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复兴号研发团队搭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平台,系统掌握了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关键技术,关键系统软件均为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2016年7月,2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进行了交会和重联综合试验,创造了时速420公里的世界纪录。

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并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2019年12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高铁上线运营,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目前,复兴号已有CR400AF、CR400AF-A、CR400AF-B、CR400AF-C、CR400AF-G、CR400BF、CR400BF-A等13款车型,速度等级覆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编组包括8至18辆多种编组型式,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等各种运用环境。全车部署2500余个检测监测点,能够全方位实时监测,全面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目前,全国铁路配备复兴号系列动车组1036组,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公里,运送旅客8.27亿人次。

客货运输为保障与改善民生作出新贡献

人们不会忘记,2020年湖北武汉三大火车站曾按下“暂停键”,离汉通道关闭了76个日夜、1814个小时。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由350名江苏、浙江紧急医疗专家组成的团队乘坐G1745次列车抵达武汉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铁路运输的首支医疗团队。

一切为挽救生命让路。国铁集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调整相关机车和乘务交路,争分夺秒开辟医护人员、防疫物资、民生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绿色通道”。

落实最严格的站车、候乘车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多次调整退票政策,优化退票流程,先后出台5次免费退票、在线退票措施,累计退票2.06亿张,大大减少了人员聚集,及时解除了旅客的后顾之忧;助力复工复产,按需组织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学生专列;分区分级精准实施“一日一图”……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全路一张网、一盘棋的优势,稳住民心,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入汛后,洪峰迭起,多地告急,运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铁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守住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统筹谋划、紧急部署,全力以赴保证防汛救灾物资和人员运输,用铁肩扛起防汛抗洪的责任担当。

阳春三月,满载300余名旅客的“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站启程,今年全国首趟旅游专列成功开行。

金秋十月,流动中国尽显复苏活力。“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一段美好回忆。

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国铁集团大力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一年来,铁路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全面落实客运提质计划,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电子客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一证通行”带来的快捷和便利;“铁路12306”App与“东方航空”App实现系统对接,旅客可根据意愿选择高铁与航班组合;普速列车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部分普速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上线;降低出行成本,让利于民,对25条城际铁路、201趟动车组列车加大票价折扣力度,实施灵活折扣的市场化票价机制;推出“静音车厢”服务新举措,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

货运方面,2020年11月起,全路开展冬煤保供60天专项行动,促进全国煤炭供应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今年以来,国家铁路不断刷新装车历史纪录,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1.41亿吨。

为了当好拉动经济复苏的“火车头”,铁路部门持续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源“公转铁”入箱运输,稳定大宗货物运输基本盘;推行“散改集”项目,以35吨敞顶箱为主的集装箱运输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主要港口集疏运组织,加快重点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物流服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首次突破1万列,达到1.24万列。铁路部门还优先运输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研发实施95306“数字口岸”系统,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为稳外贸、抗疫情作贡献。

此外,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建设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也超过3500列。

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要向科技创新要潜力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时速350公里高铁连接起首都和雄安新区。

京雄城际铁路全长91公里,设6座车站,是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多达71项。它首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树立了世界智能高铁的新标杆。

在大兴机场站,建设者们在航站楼下方安装了1232个减震垫,最大限度减少列车高速穿越地下隧道时引起的震动。

雄安站的屋顶自带光伏电站,4.2万平方米的光伏建材年均发电580万千瓦时,每年能为这座亚洲最大的高铁站提供30%的绿色能源。

京雄城际铁路只是一个缩影。在多个铁路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中,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的能量。

中国铁路破解了千米级超大跨度桥梁工程建设技术难题,铁路建设者相继建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其中,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实现了5个“世界首创”。

2020年8月,国铁集团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了“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奋斗目标,让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与铁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快。

未来,中国铁路将依托智能京张、智能京雄等重点项目,智能高铁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覆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领域的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成功构建并不断完善,智能铁路技术发展路线更加明确,中国铁路正在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铁路科技创新高地。而未来,中国铁路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都将全面形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1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