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度 提速度 增精度——探访石家庄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现场
1月12日起,河北省石家庄市全面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如何有效避免出现信息重复录入、登记出错、群众排长队等候等问题?记者实地探访石家庄市内部分小区,现场了解社区闭环管理及核酸检测情况。
12日一早,在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上河原著小区,已经有不少居民在小区地下车库有序排队等候。
“为避免居民在寒风中等候,我们将检测地点移到了地下车库,并设置了多个检测点,设计好居民从等候、登记、检测、离开的具体路线。”赵陵铺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崔会芹告诉记者,在第二轮检测中,对居民按楼栋号分批次进行检测。一栋楼的居民检测完毕,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才会通知下一栋楼的居民前来检测。
到当天中午,该小区已经完成近2000名普通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地下车库通风条件较好,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定时对车库内进行消杀,确保检测环境安全。
记者了解到,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以来,石家庄市立足精准、快速、安全、高效的要求,依托“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全员核酸检测。围绕信息化核酸检测,石家庄全市共设置采样点13114个,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0余场次、培训采样医务人员和志愿者40161人。同时,石家庄还出台《全员核酸检测阳性检测结果处理机制》《全员核酸检测信息反馈推送机制》,构建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模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石家庄市第二轮检测在地点选择上有所调整,有高层的小区将检测点安排在地下车库,一些多层小区在社区广场搭建帐篷,有室内礼堂的小区全力做好空气流通……通过合理设置检测地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实现了保温度、提速度、增精度。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街道名门华都社区,医护人员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扫描证件、另一人则熟练地进行咽拭子采样,整个过程仅需几十秒。在现场,医护人员还收到不少小朋友送上的手工折花祝福。
“首轮检测的时候,我们第一天从早上忙到晚上8点多,才完成了2200人的样本采集。今天到中午,就完成了2000人份。”负责名门华都社区检测的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六科护士长赵青说,速度加快得益于一款名为“标本采集”的手机应用程序。
赵青向记者现场演示该程序,只要扫描居民身份证,居民的姓名、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等就会自动录入相关系统,比在纸质登记表上填写速度快了不少。同时,在一组样本采集到10人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提示,避免信息错录。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产妇等重点人群,社区主动上门逐一入户进行核酸检测。“我们动员楼道长和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排查重点人群信息。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街道办事处名门华都居委会党总支部书记张新雷介绍,经过摸排,小区共有40多人需上门检测。
家住名门华都社区6号楼的任建国老人前段时间因脑梗住院,现在不方便去检测点。下午4点多,看到小区检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赵青安排两名检测人员上门为任建国老人做了检测。
“从今天的情况看,总体运行平稳、秩序井然,通过手机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并与预制条码的采集管、运转箱绑定的方式,提高了核酸检测的运行质量。”石家庄市副市长孟祥红介绍,截至1月12日12时,全市累计采样3101776人,28家检测机构累计接收1501366人,检出阳性3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