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8日电 题:老龄化遇见数字化,看高科技如何助力“适老”
新华社记者 潘清
“还好有家门口的机器帮我及时发现问题,不然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动完右眼激光手术后,上海居民王老伯高兴地说。
王老伯所说的“家门口的机器”,指的是上海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健康驿站里的一台眼部OCT设备。在一次免费筛查中,这台设备帮助王老伯发现了右眼隐藏的中危风险,并第一时间通过“平安智慧影像云”将检测结果传送给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令王老伯得以及时接受相关诊疗。
眼病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通过筛查早发现、早确诊是治疗关键。结合OCT眼底结构组织成像和人工智能病灶筛查技术,平安智慧医疗智能眼部OCT筛查系统可覆盖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18种眼病病灶,3分钟就可以出具筛查报告。眼下,这一系统已在上海部分社区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参与系统研发的知名眼科专家孙兴怀表示,这套系统在图像质量评价、病灶检测、急迫性判断等方面能做到高度准确评估,应用在设备和专业人士匮乏的基层,可充分发挥眼底疾病筛查的公共卫生价值。
“得益于智慧医疗技术的下沉,医疗服务点可在离老年人居家‘一碗汤不会凉’的距离内提供便捷服务。”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医疗首席执行官谢震中表示,平安智慧医疗联合专家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启动了“AI辅助社区老年人群眼病筛查及流行病学调研”,将面向上海近20个社区开展青光眼疾病筛查,让前沿医疗科技惠及更多老人。
当老龄化遇见数字化,高科技正通过聚焦老人就医、照护等痛点,助力打造“适老型社会”。
前不久,上海多个社区的为老服务中心和老人家中多了一个形似烟雾报警器的“小玩意”。这个名叫“孝智通”的人体行为感知器可以快速识别人体异常行为。老人在卫生间跌倒、长时间滞留,或者在屋内长时间异常静止,全方位报警矩阵就可通过电脑、手机、墙面语音面板、桌面语音音箱等多种途径,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或监护人报警。
“‘孝智通’搭载了无线智能感知技术和百芝龙人工智能专利算法,不侵犯老人隐私,也避免了一些智能照护产品需要贴身穿戴、定时充电的麻烦。”上海百芝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书芳说。
疫情下部分老年人遭遇的“健康码困境”,也引起了高科技企业的关注。
科创板上市公司优刻得依托技术优势开发的“防疫一体机”,已经在多个场景投入应用。除了人脸识别、测温、喷雾消毒等功能外,这台机器还具备身份证件扫描功能,并可与安检门、闸机等设备联动。优刻得副总裁陈晓建透露,“防疫一体机”将很快在部分医院“上岗”,并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借助后台在线实时查询实现用医保卡“出示”健康码,方便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高科技落地更多应用场景,将通过消除‘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群体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优刻得董事长季昕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