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术团队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显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顶尖全球城市表现优异,而京沪稳居国际文化大都市综合评价前十。
资料图:2020年12月5日,上海音乐厅“银杏音乐会”举行,为冬季的上海增添文艺气息。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嘉华教授徐剑带领科研团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Thomas Goodnight学术团队联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分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各种统计标准,给出一套客观、科学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选取50家代表性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进行评价,所有数据均来源政府官方网站、城市文化年鉴,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
在本次发布的报告中,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旧金山、北京、洛杉矶、上海、首尔、柏林。
上海从2019年首次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中的第九位上升为第八位,在十项一级指标中上海有五项指标名列前十,分别是“文化旅游”指标排名第三,仅次于东京、巴黎;“公共文化参与”排名第四,仅次于纽约、巴黎、北京;“文化教育”排名第八;“互联网发展”排名第七,凸显移动网络优势;“公共文化供给”排名第十,体现出后发潜力。
北京从2019年首次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中的第七位上升为第六位,在十项一级指标中北京有七项指标名列前十。
此外,50个代表性国际文化大都市中的其他中国城市排名情况为,香港位居15,广州位居31,台北位居35。
徐剑指出,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经过“十三五”的建设已经在基础性的文化设施和整体布局上达到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标准,但和纽约、伦敦等著名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全球范围的城市核心识别系统尚未建立。上海要想构建自己的全球城市文化识别,关键支撑是核心文化产业的培育,在未来的新兴领域抢先布局。
此外,顶级全球城市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超级文化地标,文化地标不仅是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空间载体,它还是全球民众对城市的认知符号。上海已形成外滩等文化地标区域,而缺少可参与的实质性文化活动,现阶段缺少功能性超级文化地标。徐剑建议,在外滩已成为全球民众对上海文化想象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空间的延伸,依托网络内容产业的发展,把45公里的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上海的超级文化地标。(记者 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