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31日电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强,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偏低0.5℃,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
中国气象局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王志华通报了12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王志华指出,12月的第一个特征是平均气温偏低。12月(1日至29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强,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偏低0.5℃,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除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大部、黑龙江北部、福建东部、浙江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
第二个特征是气温起伏大。1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阶段性的波动起伏明显,1-8日和13-21日,全国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15日偏低超过3℃;9-12日和22-28日,全国日平均气温偏高;29日开始,气温又转为偏低。12月份先后出现2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第一次发生在13-15日。第二次从28日开始,目前仍在影响我国,预计2021年1月1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
第三个特征是雨雪明显偏少。12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5%。除西北地区中东部、四川东部和西南部、贵州北部、新疆西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外,全国其余地区普遍偏少2成至1倍。据12月30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云南中部、广西中部和广东南部部分地区等地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资料图:市民身着厚实冬装出行。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王志华就当前寒潮天气过程及气象服务情况做了介绍。他表示,12月28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气温低、大风持续时间长,大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
大风降温实况方面,王志华称,12月28日以来,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山东中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14~18℃,上述大部地区伴有6~9级阵风,浙江沿海阵风有10~12级。中央气象台12月28日发布今年首个寒潮橙色预警。31日早晨,气温0℃线南压至南岭一带。寒潮期间,北京最低气温-12.7℃,上海-5.9℃,武汉-7.6℃,长沙-3.5℃,广州1.8℃;北京佛爷顶(-26.4℃)、山西太原(-20.6℃)、湖南衡山(-15.9℃)、江苏淮安(-11℃)、上海浦东(-6.2℃)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达到或跌破当地12月历史气温极低值。
雨雪天气实况方面,28日至30日,山东、河南东部、安徽、江苏、湖北东部和北部、湖南东北部等地出现降雪(雨)或雨夹雪5~12毫米,山东半岛、湖北东部和北部、湖南东北部累计降水量15~30毫米;31日早晨,山东中东部、安徽、江苏等地积雪深度2~8厘米,山东烟台等地达20厘米。
此外,王志华介绍,针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气象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滚动加强会商研判,对大风降温、雨雪影响的区域、时段、强度做出精准预报。针对重点影响区域启动加密气象观测。12月27日提前24小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并于28日更新发布首个寒潮橙色预警。
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于12月27日上午9时启动寒潮三级应急响应,指导各级气象部门强化分析研判,提前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寒潮天气预报意见,做好寒潮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各地气象部门及时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强化值班值守,加强上下互动和左右联动,形成预警服务的合力。
三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累计发布预警信息7000余条,广泛利用网站、电视、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广泛发布寒潮天气预警信息。12月28日,中国天气网全站浏览量单日突破1亿人次。各大主流媒体也积极转发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进一步扩大了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四是形成联防联动合力。从12月25日开始,气象部门开始滚动提醒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发展改革、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强化工作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做好寒潮天气应对,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加强指挥调度,采取有效措施,社会公众提前主动防范,明显减轻了此次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