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张家界12月20日电 题:中国乡村“屋场会”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作者 王昊昊
冬季的湖南湘西山区颇为寒冷,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西界村小伙王超赶早来到同村的黄生珏家,准备参加一场村民会议。早上9时许,黄生珏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近百名村民。
一杯热茶,一块烤糍粑,村干部和村民们围着10几个炭火炉子依次坐开,边吃边聊。张家界高新区驻西界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西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袁凯带头,谈起了村里正在建设的“十八寨”国际民宿度假区项目。
该项目由桑植县政府与企业联合打造,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将有五个寨子建在西界村。就业岗位有多少?何时能建好?民宿产业前景大不大?这是村里第一次介绍“十八寨”项目情况,村民们抛出各种问题,村干部、项目负责人等现场答疑并记录。
这一场景便是当下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乡村、社区流行的“屋场会”。“屋场会”一般在民众集中的屋场或田间地头举行,以邻里之间拉家常的方式召开,参会的村民和村干部不拘形式,议题包括讲政策、传技术、议事情、化积怨等。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自来水水管会不会冻裂?”“‘十八寨’项目建成后,村里如何规划乡村旅游路线?”“为什么村里部分入户公路还没硬化?”黄生珏家的院子里好是热闹,村民们对村干部的相关解答或整改方案感到满意,便送上热烈掌声。一些村民首次以这样的方式提问略显紧张,大家也鼓掌鼓励其提想法、说建议。
“‘屋场会’不怕说话激烈、面红耳赤,最怕大家有话憋着不说。”袁凯说,“屋场会”与结对帮扶、驻村帮扶工作同步开展,农忙时节就安排在晚上,临时牵根电线、安个灯泡照明,天气寒冷就燃一堆柴火。自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界村已先后召开大大小小的“屋场会”150余场次,今年已召开52场,每一场参会者平均近百人,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曾在外工作的“90后”王超为陪伴家人于2017年回老家当起了扶贫专干。“当年3月扶贫队进村后,召开了一次比较大的‘屋场会’,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屋场会’。”王超说,以前村民有什么问题都要跑到村部来提,或者打电话给村干部,但效果不明显,有些百姓的烦心事频遭“踢皮球”,长时间不能解决。“屋场会”规定了每件事的处理时间,开会前都会公布各项事务处理进度或结果。
袁凯说,以前村里有大事都在村部会议室讨论,干部在上面干讲,村民听着都容易犯困;很多和村干部关系好的村民即使遇到难题、对村里的事务不满,也碍于面子难张口。而“屋场会”放在大家熟悉、放松的环境里开,心里话都能说出来。
2017年起,桑植县就鼓励村(社区)积极开展屋场议事。今年7月全面铺开“屋场会”以来,该县已成立百余个“屋场会”宣讲队,收到问题或建议300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截至今年11月,张家界市已有“屋场”2758个,开会20932场,听众超100万人。
该市还依托“屋场会”,组建起了由扶贫、人社、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专门人才组成的政策宣讲队,宣传解读各项涉农法规、惠民政策等;组建乡风文明讲习队伍,通过“屋场会”分享好人故事;由畜牧、商粮等部门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组成农业技术讲解队,传授茶叶、蔬菜、养蜂等种养殖实用技能。
2013年退休后全职当起“村官”(湖南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表示,“屋场会”其实是各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出的一个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民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也是最能体现领导干部联系民众的一种方式,值得不断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