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2月18日电 (记者 刘双双)“过去一年的人情红包至少6到8万元,现在一年人情开支不超过1000元。这不仅为村民真正减了负,也杜绝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翻开村里的“红黑榜”记事本,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黄田村党总支书记龙泽文感慨道,这种改变得益于网格化管理下推行的移风易俗改革。
毗邻湘江的黄田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总人口4275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直处在项目开发、建设前沿阵地的黄田村城乡面貌、村民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极大改善。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现象却普遍存在,人情消费成为沉甸甸的家庭包袱。“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革除陈规陋习已经势在必行。”龙泽文直言。
2020年4月30日,望城区法院在白沙洲街道同心园社区授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点”第一站。白沙洲街道供图听取意见、专题调研,大小会议开了20余次,黄田村顶着压力制定了《黄田村村规民约》《黄田村红白理事会章程》《黄田村移风易俗奖惩办法》,并于2019年6月25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自此,全村红白喜庆事宜操办有了详细的标准,甚至对香烟、酒和非亲属礼金都有了具体要求,邻组不做“人情”也成了一条红线。
有了村规民约,如何确保执行到位?龙泽文告诉记者,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对全村人员生日进行台帐管理;遇到整寿的老人,提前告知规定和耐心沟通。部分人员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网格员不厌其烦多次登门。如有违规,一律黑榜通报。
有了啃“硬骨头”的拼劲,沿袭多年的陈规陋习也“败”下阵来。统计数据显示,过去黄田村每年宴席不低于200次,全年至少有3000万元用于操办各种事宜。2020年1月至11月,黄田村操办婚丧嫁娶59例,48例符合标准,相较于往年,节省了三分之二的人情往来费用。
黄田村移风易俗改革只是白沙洲街道推行网络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一个缩影。白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资涵表示,“有事找网格”在白沙洲已成为新常态,通过建立健全街道、村社、“580”组团(谐音“我帮您”)三级网格,实现自治固本、法治立规、德治润心的“三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今正在全国各地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在白沙洲街道已坚持开展六年。目前,全街道已形成“1+5+44”的三级网格模式,即1个街道一级网格,5个以村社为单位的二级网格,44个村社下属的三级“580”网格组团。2020年以来,各网格累计接待群众1万多人次,举办邻里活动、技能培训、文化讲座等各类活动100多场次,让人民群众在网格中共享发展成果。
农村变城市,从熟人社区到陌生人社会,白沙洲街道的复杂情况无疑给社会治理精细化带来挑战。面对新问题,白沙洲街道探路法治立规,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普法前移预防纠纷,探头前移捕捉纠纷,调解前移处置纠纷”。
2020年4月,湖南首个诉源治理工作点在白沙洲街道同心园社区挂牌成立,实现了社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法律服务工作点与法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这是社会基层治理中法治实践的重要探索。”望城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江革表示。
同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月恒介绍,网格员反映到社区的问题,社区可迅速分类分层进行梳理。社区层面难以调解的矛盾,可联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利用专业调解室专业审判团队、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和社区指派专干担任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自今年4月建立社区诉源治理点以来,成功调解3起物业纠结,1起家庭纠纷,案件均在诉前妥善解决。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以网格为纽带,聚焦一线,强化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共建共治,这是长沙白沙洲街道开展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资涵说,六年的扎实推进,资源在网格集成,任务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感情在网格升华。白沙洲街道通过发挥网格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