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8日电(见习记者 苏礼昊)VR体验室内,宣教人员模拟演示各类交通事故的危害;电子显示屏上,每日交通违法行为正不停滚动;村道路口处,减速丘与警示柱提醒着过往车辆安全通行……日前,浙江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交通管理模式现场观摩活动,来自该省各地市的交警部门相关人员走进杭州,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和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
东新中队数字勤务室。杭州交警 供图科技赋能“交治站”建设实现源头宣教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友谊村交通治理工作站(下称“交治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数据滚动播放的电子显示屏,屏幕上详细记录着今年来友谊村交通事故情况及每日交通违法人员名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交治站”设于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来往村民频繁,通过曝光违法行为、播放警示视频、播报安全告示等方式,可以实现良好的宣传警示效果。
该“交治站”虽不足20平米,但却聚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其内设置有交通治理数字工作室、安全宣教室、VR体验室、文明播报牌等,未来还将增设24小时无人自助服务区,以方便群众办理交管业务。
如记录着人员信息、事故信息、违法信息等交通要素的交治站数据中心便是其中一项亮点工程,其借鉴健康码模式,建立起交通安全五色图,直观反映出每个村的交通安全情况。
上述“交治站”建设正是杭州交警推动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缩影,近年来,杭州交警通过分类分级研究制定社区(村)、运输企业的“交治站”建设标准,推动属地党委、政府将“交治站”建设纳入改革创新项目。
如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交治站”就是杭州交警与滴滴出行开展警企合作、打通数据壁垒的创新平台模式,依托企业“交治站”,网约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和培训工作得以进一步强化,交警也可以根据企业“五色图”和驾驶人“四色图”,实现交通安全管理闭环。
据了解,目前杭州共投入建设镇街交治管理中心35个,村社“交治站”501个,企业版“交治站”36个。预计至2021年,杭州将实现“交治站”建设全覆盖,形成道路交通治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域治理、综合治理”。
东新中队在线事故违法处理中心。杭州交警 供图“五小工程”建设打造农村交通“样板路口”
“路口危险,请注意减速观察。”当观摩人员走近瓜沥一村道路口时,路口喇叭响起的语音提醒引起大家的注意,路口处色彩鲜明的减速丘与警示柱等标志物也伫立在旁,起到警示作用。
“村道口安全”一直以来是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环。受客观道路条件限制,许多村道口存在视线窄、盲区大、转弯半径小等问题,给村民交通安全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
为此,今年来,杭州交警在“百警进乡村”行动中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因地制宜在乡村道路口建设减速丘、停让设施、警示柱、凸面镜、爆闪警示灯等“五小工程”,弥补了村道路口的先天不足。
青外线建设四路口,曾经是一个事故多发的重点路口,如今已成为乡村道路的“样板路口”,这背后,是杭州交警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该路口讲解员介绍,斑马线前停车线的后移给了驾驶员充分的反应时间;右转的警示柱在为大车转弯画出轨迹线的同时,也给非机动车驾驶人做出“大车出没小心驾驶”的警示,大大提升了路口的安全系数。
此外,设置在灯杆处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是该路口的又一亮点,作为专门识别电动自行车违法的“天眼”,该设备能自动捕捉、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不仅有效提升警力资源利用率,更解决了查处违法取证难的问题。
念好“快”字诀打造快速勤务运行机制
在当前公安交管工作全面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交管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突出现代警务管理模式与实战化勤务运行机制的“快”。在杭州基层交警中队,这一关键得到最好的诠释。
“我们在‘快’上下功夫、做文章,将所有数据、信息、指令通过‘大脑中枢’及时传递给路面警力。”杭州西湖大队文教中队中队长曹启兵介绍,该中队“大脑中枢”配备有指挥员、接警员、视频员、配时员、信息员等,作为最小单位开展接处警、视频作战、合成作战、指挥调度等工作,为路面工作提供支持。
杭州下城大队东新中队是一个刚成立的年轻中队,在其数字勤务室内,中队干部正紧张有序地调度着室内和路面警力,以“空地结合”模式追查电动自行车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而在执法监管工作室内,中队指导员根据警务督查、执法预警、勤务交接三个岗位提交的日清表单,参考显示屏上的数据,填写队伍状况分析表,真正起到全流程监管、全方位督查、全要素保障的效能。
除数据化的平台,路面是交管治理另一块重要阵地。杭州上城大队望江中队中队长周毅华表示,快速反应勤务的落地要靠“最快双腿”,只有通过精准化屯警街面,摩托化动态巡逻,实现信息化合成作战,才能有效实现事故快查快处、事件快处快撤和拥堵快疏快通。
此外,根据辖区特点,望江中队还绘制交管工作巡防区作战图,周毅华介绍,按照事故警情数、拥堵警情数,中队辖区被划分为不同的巡防区,开展“定巡结合、以巡为主”的动态巡逻防控,让每位民警和辅警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