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矿竭城衰”的“汞都”:从人去楼空到旅游小镇 产业扶贫已成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推动力 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今后“家门口”可以办税了!银川市税务局与宁夏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内电影投资市场热情逐步恢复 今天,一起为Ta祝贺! 全线第一长隧、穿越20条断层,中老铁路安定隧道贯通 广州成立全国首个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 陕西扫黑除恶成效显著 “六清”行动“斩草除根” 青岛老城区推进“智慧”垃圾分类 三江源国家公园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青海省两名厅级干部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山西平陆处置一起野生天鹅禽流感疫情 尚未发现人及家禽感染 藏医桑老的“喜”和“忧”:守正创新,让藏医药历久弥新 武汉在3份进口食品外包装样本上检出新冠病毒呈阳性 虐杀动物卖视频形成地下产业链 价格按残忍程度等定 男子出轨后担心暴露杀人分尸 警方追凶13年终破案 多地出招,让“无G”老人融入智能时代! 武汉传媒学院回应学生盗用参赛作品:抄袭属实 山西长治民警“酒后执法”? 警方:不存在此情形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月正增长 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白鹭”天使——全国劳模朱文霞的一天 大武口:让老人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郑渊洁实名举报特大盗版案宣判:被告人等共判罚金729万 沈阳国际友好之夜:中外友人动人诠释“我们在一起” 1200元删差评?“职业差评师”勒索钱财乱象丛生 148亿数字货币传销案细节:27名嫌犯藏匿海外被抓回 云南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海内外高校探疫后国际教育:危中育新机,云端觅合作 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前10个月优良天数同比增31天 福建莆田两车相撞致9死7伤,事发时其中一车内载有多人 起底高仿号灰色生意经:团伙运作 行骗成本几乎为零 宁夏首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高韶宇接受颁奖 前10个月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月均净增8.8万户 宁夏社保卡将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应用 数字化扶贫新渠道:大别山下的“白领”和“福尔摩斯”们 手机课堂让银发族“智享生活” 西会高速公路今日正式通车试运营 宁夏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99.9亿元 宁夏4处长城点段入选 当好排头兵勇担新使命 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力量 满意度调查不能再靠统一“答案”来拉票 泛滥的高职院校评奖也该消停些了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告别“出行难” 浙江省首例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达成调解协议 北京发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花瓣投影 送别舞蹈家陈爱莲 本科毕业从事养老行业 毕业生最高三年可补贴6万元 北京周末天气晴冷 今日最高温将降至5℃以下 渐进式延迟退休:如何确定“小步慢走”减少社会震动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走出“矿竭城衰”的“汞都”:从人去楼空到旅游小镇

2020-11-28 17:03:03来源:中国新闻网

【决胜2020】走出“矿竭城衰”的“汞都”:从人去楼空到旅游小镇

中新网贵州铜仁11月28日电(记者 宋宇晟)“职工夜校”教室的墙上写着“刻苦学习 扫除文盲”的标语,另一间屋外的墙壁上画着“大力生产”的壁画,“国营理发店”门口的黑板上写着这样的理发价格——男同志8分/位(包刮胡子)、女同志6分/位、学生5分/位……

置身于贵州铜仁万山区的朱砂古镇,你可能会恍惚觉得,自己穿越回到了上世纪的某个国有工厂。只是,身处其间的已不是当年的工人,而是前来观光的游人。

朱砂古镇。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20世纪50年代,这里曾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融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当年的万山被誉为“中国汞都”。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矿三代”吴计系对当年的万山记忆犹新,“那时候厂里什么都有,我们在这里打篮球、搞活动,小时候还逃票去看电影。”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吴计系回忆,那时,父亲是接了爷爷的班,在这里工作。少年时的吴计系曾经这样设想自己的未来:等父亲老了,自己就像他一样接班进入厂里,然后在这工作一辈子。

在当年的环境之中,这确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虽然这里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集山、水、林、洞为一体,但那个年代人们眼中,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山沟沟”,而是有着“八千多职工、三万余家属”的大国企。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此处的汞矿资源之上。当矿老山空、资源枯竭之后,曾经的辉煌便不复存在。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万山的矿产资源开始趋近枯竭,加之多年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当地的发展一度陷入“矿竭城衰”困境。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也是在这时,吴计系意识到,自己曾经对未来的设想没法在这里变成现实了。

“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留守都是老人或儿童”,这些词语出现在吴计系对90年代万山的描述中。说白了,就是没人气了。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作为“矿三代”的他,不得已也要外出打工了。“我们刚开始出去很不适应,到外面打工时会遇到没饭吃、没电用的情况,打工住的房子出问题了要自己修……这都是我们从没在万山经历过的。我那时想,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状况?”

当“汞都”无汞可采,万山注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与调整,甚至被列入了贫困县之列。

2009年,万山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通过产业原地转型,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当地将曾经废弃的矿区建筑改造成富有年代感的景点。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朱砂古镇。同时,当地还利用原汞矿遗迹遗址、朱砂文化、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和凉爽气候结合,打造特色旅游。

2016年,这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开门迎宾;矿山博物馆、970公里的“地下长城”、玻璃栈道等景点也向游客开放。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冷清了多时的矿山、厂区又热闹了起来。

2018年,万山区正式获批退出贫困县。报道称,2019年万山区朱砂古镇接待游客大约220万人次,收入约1.4亿元人民币。

在外辗转十多年的吴计系也回到了家乡,目前做当地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

他告诉记者,每年冬季算是当地旅游的淡季,即便如此,酒店的房间也订出去不少,如果是旅游旺季,时常都订不上房间。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矿二代”“矿三代”回到了朱砂古镇,从事和旅游相关的工作。

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朱砂古镇景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现在,不少当地人都说,朱砂古镇正在撕掉“汞都”的标签。

但其实,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给这里留下的印迹,以及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探索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