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沈阳11月10日电 (沈殿成 孙晓晨)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集团公司),结合管内12.5对公益“慢火车”沿途经济发展状况,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全面提升“慢火车”开行质量,使公益“慢火车”真正成为沿线百姓的“便民车”“致富车”。
强化政策支撑,放大“慢火车”公益效应
沈阳局集团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日常沟通,认真调研“慢火车”、小客车、出租车等地方交通方式使用占比、频率以及沿线居民出行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慢火车”开行的时刻和站停,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在公益“慢火车”开行政策上打破常规,允许采山货、赶集市和到中心地区售卖土特产品的旅客携带品超限重量。允许旅客在“慢火车”上销售特产,在部分列车上设置专区作为列车集市进行交易,并安设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信息展示板。允许“慢火车”客运乘务员为沿线居民代购、捎带物品。针对“慢火车”客流成份中有到中心地区打工旅客,主动联系地方劳动市场及中介,在列车上公布用工信息,在车厢内和相关车站加强脱贫地区旅游产品推介。针对部分公益“慢火车”是沿线山区、林区、牧区冬季主要进出通道的实际,充分发挥“慢火车”物流作用,在车厢预留部分区域装载货物,并通过加载行李车等方式满足沿线百姓需求。
方便沿线百姓。 孙晓晨 摄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旅客出行环境
为了满足广大旅客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愿望,沈阳局集团公司全面升级优化公益“慢火车”及沿线车站设备设施。从10月中旬开始,陆续将12.5对公益“慢火车”全部更换为空调车体,冬季烧锅炉、夏季吹风扇的车厢画面成为了历史。针对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低的实际,对公益“慢火车”的供水管路、车体防寒、厕所、洗面间、坐席等处所进行全面整修,确保“慢火车”温暖过寒冬。
沈阳局集团公司在部分乘降站增设出行引导标识,在公益“慢火车”车厢内和部分乘降站的明显位置公示“客服”电话,方便需要帮助的旅客及时拨打。并计划对沙海、热水、六道河等7个车站的站台进行改造,不断优化旅客出行环境。
推出“亲情式”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硬件”设施不断优化,“软件”服务也在同步提升。沈阳局集团公司坚持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强化便民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公益“慢火车”充满“家”味道。
沈阳局集团公司积极培养“亲情”队伍,加强客运乘务员业务培训,保证公益“慢火车”乘务人员稳定,培养与沿线百姓长期友谊。各趟公益“慢火车”以线路为单位,建立“亲人”服务微信群,将常年依托列车通勤、通学、就医的旅客加入群中,通过旅客在群中发布的服务需求,做好办理卧铺、代购生活用品、收集用工信息等延伸服务。
为满足特殊人群乘车需求,沈阳局集团公司灵活施策。针对学生集中返校需求,灵活调整运行图和票额,必要时预留整节车厢。针对就医客流需求,调整停靠站台,配备担架等辅助用品,方便重点旅客乘降。部分“慢火车”还设置母婴区、携带品存放区等,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
打造“一车一品牌”。 孙晓晨 摄创建服务品牌,展现“慢火车”靓丽名片
沈阳局集团公司持续做好深度挖潜,根据区域特点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让“慢火车”的公益名片更饱满、更亮眼。
打造“一车一品牌”。打造吉林至图们的4343/4次、通辽至赤峰南的4330次“民族团结号列车”,为旅客提供双语服务,播放民族专题节目,粘贴民俗图片。打造通化至集安的4347/8次、通化至临江的4349/50次、通化至丹东的4318/19、4317/20次“乡村旅游号”列车,实现“慢车+旅游”新模式。打造通辽至库伦的4369/70次“草原号”列车,做好沿线景区推介,助力沿线旅游经济发展。打造锦州至叶柏寿的4255/6次“辽西乡情号”列车,突出“坐着火车赶大集、坐着火车去城里、坐着火车窜亲亲”等特色主题。
创建“一线一策略”。把长图线打造成为林区民生线,依托沿线丰富森林资源,在列车上固定车厢预留山货鉴赏区、交易区。把甘库线打造成为牧区就学线,为牧区学生提供良好乘车条件,提供多项乘车服务。把梅集线打造成为山区旅游线,构建“铁路+旅游”服务链条,激活沿线旅游经济。把通灌线打造成为满族民俗线,将满族风俗文化融入站车各个角落,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把京通线打造成为蒙族风情线,提供蒙汉双语服务,让旅客感受温馨出行体验。把叶赤线打造民族团结线,提供多项便民服务,营造亲情惠民出行环境。把鸭大线打造成为农贸特产线,做好配套服务,为沿线农贸特产销售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和交易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