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2021年11月23日,《宁夏日报》一版刊发消息《宁夏外送电量突破5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5亿吨、碳粉尘1.36亿吨、氮氧化物750万吨》,报道了宁夏电力外送1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2021年12月17日,《宁夏日报》又以新闻故事的形式,刊发题为《5000亿千瓦时的空中之舞——宁夏外送直流大通道建设纪实》的通讯,讲述了“银东”“灵绍”两条外送直流通道的10年建设历程。
发展成就
2010年前,宁夏外送电量为零。
“煤变电”“电从空中走”,让宁夏能源转型发展迎来春天。
2010年11月,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银东(宁夏银川—山东青岛)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打通了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通道,也开启了宁夏电力外送的新纪元。
2016年8月底,灵绍(宁夏灵武—浙江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将宁夏与浙江紧紧相连。
据宁夏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8月,宁夏通过两条外送直流大通道累计向华北、华东等地外送电量5757亿千瓦时,为宁夏创造各类经济效益超过千亿元。
历经十余年发展,宁夏年外送电量从256亿千瓦时提升至904亿千瓦时,规模增长3.5倍多,连续6年实现百亿量级增长,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外送电量大于内供电量的省份,成为推动宁夏和华东、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1—8月累计外送电量617亿千瓦时,仅8月份累计外送电量100亿千瓦时,为受电区域“稳、保、促”作出宁夏贡献。
“高光”有我
秦有苏,2009年加入宁夏电力外送事业,2020年11月调任灵绍±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灵州换流站副站长。说起宁夏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秦有苏振奋不已:
灵绍±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由12根输电导线组成,一根1公里长的导线重达4.01吨,粗如成年人的小臂。宁夏现有的两条电力外送大通道,通过一基基铁塔跨越千山万水,将宁夏与华北、华东等地紧紧相连。
30年前,宁夏单台10万千瓦火电机组已经是大型机组,如今,单台60万、100万千瓦已非常普及。
15年前,风力发电在宁夏出现,单台风力发电机(俗称大风车)功率1000千瓦尚靠进口,如今两三千千瓦司空见惯,且以国产为主。
“宁夏电力外送发展壮大,折射出的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制造实力以及工程施工建设能力的巨大飞跃。”今年36岁的秦有苏感慨地说。
如今,在宁夏近6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已接近一半。10年间,宁夏源源不断将火电、绿电通过“西电东送”大通道送到全国十余个省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宁夏动能。秦有苏深信,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宁夏电力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宁夏电力外送从“零”发展到如今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也离不开宁夏年轻一代电力人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就有一支这样的技术创新团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新、创造,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见证着宁夏电力事业的发展。2014年,陆洪建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的创新团队。8年来,这支创新团队已由当时的20人发展壮大到41人。其间,大家锲而不舍,与高校、企业合作,先后研发出S型、H型等11种系列户内外巡检机器人,截至目前已取得授权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作为创新团队的新负责人,今年31岁的陆洪建说:创新无止境,团队成员将在创新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展望未来
如今,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通道——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将兴建,线路全长1467千米,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成为9条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之一,计划“十四五”末投产,届时宁夏电力外送将迈上新台阶。
不仅如此,宁夏正努力建设国家新能源供给消纳、“双碳”目标任务落实的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宁夏能源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内供”“外送”电量达到“两个1000亿”(区内售电量1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以上),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两个50%”(装机占比50%,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50%),持续推进智能电网、充电设施、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设施建设,奋力打造多元支撑、多域互济的区域新能源电力消纳枢纽。(记者 鲁延宏 文/图)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定期对输电线路及各换流站设备进行大规模检修维护,确保电力外送大通道畅通无阻。
2021年12月17日,《宁夏日报》整版报道宁夏外送直流大通道的建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