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送考的哥“我告诉孩子,全广州人民都在陪你”
对于已经参加了20多年爱心送考的出租车司机张振新来说,这一年格外特殊。
高考前夕,为应对疫情,广州公交集团选拔了800名司机对特殊区域的考生进行一对一送考,张振新是其中之一。6月4日起,他停止了运营,做核酸检测,熟悉接送路线,到考生居住区递交证件办理出入手续,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之后,7日一早,他身着防护服接到了考生晓露(化名),他们的目的地是7公里外的广州五中考点。无法送考的晓露父母在十米开外双手作揖表示感谢。
“别怕,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这次全广州人民都在陪你去考试。”张振新对晓露说。他遗憾自己没有送儿子参加过高考,在这短暂的考前最后几公里路上,他成了晓露的临时家长。
“的哥”义务送考20多年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参与接送考生吗?
张振新:我今年56岁,开出租车22年,高考期间义务接送考生已经超过20年。每年我们全市都会有二三百辆车参与送考,今年疫情情况特殊,一共有800辆送考车辆。
新京报:这次送考和以前有哪些不一样?
张振新:这次是广州市交通、教育、卫健、公安几个部门统一安排的,组织我们专门接送特殊情况的考生,比如患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中高风险小区需要居家隔离的考生。要求司机必须打完两针新冠疫苗,并且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除此之外,还专门选了驾驶技术平稳、服务态度好的司机,毕竟我们接送的是考生,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新京报:此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张振新:6月4日我们这些加入爱心送考车队的司机就不再运营了,做了两次核酸检测,熟悉了路线和要接送考生的情况。考前一天,我们进行了“演练”,去考生所在小区办了出入手续,和她见了一面,熟悉从考生家到学校的这段路。
新京报:你要接送的考生是什么情况?
张振新:是个小姑娘,她家的小区前阵子有过确诊病例,封闭管理了。一两天前刚刚解封,但她还是需要居家隔离,所以也得在特殊考场考试。她家距离广州五中考点大约七八公里,开车需要20分钟。
“全广州人民都在陪你去考试”
新京报:今日(7日)开考,接考生时什么情况?
张振新:我早上七点多到的,考生一家三口走到小区门口,她父母是不可以出小区的,所以就在门口告别,大概隔着十几米的距离,他们双手合十作揖向我表示感谢。我知道父母心里着急,肯定想亲手把孩子送到考场,但遗憾不能。这孩子从走出小区一直到进考场前,只能接触我一个人。
新京报:你在车上对考生说了什么?
张振新:我怕孩子紧张,开始没有主动聊天。广州的家庭对于高考看得很隆重,我以前送考,考生加上家长经常要坐满一车。家长们在等待的时候自发组织起来维持周边秩序,特别重视。这个孩子孤零零去考试,我怕她难受,就和她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这次全广州人民都在陪你去考试。
新京报:她在进入考场前什么表现?
张振新:路上她看了会儿书。因为她属于特殊考生,和另外4个孩子在一个独立的考场考试,到考点外会有老师,包括消杀人员专门来接。我们到达考点时另外几个孩子还没到,我就让她别看书了,在车上歇一会儿,我自己下了车。
新京报:你为什么下了车?
张振新:我全程都穿着防护服,按照防疫要求,我们共同在一个密闭空间时不可以用空调,但可以开窗通风。今天(7日)广州天气很热,我想着目的地已经到了,我就留她自己在车里,这样可以开空调让她凉快一会儿。另外我觉得,我在车上会不会让她觉得不自在,看到一个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人感觉紧张,我想给她一个安静的独处空间。大约过了不到10分钟,老师就来接她进考场了。
“我不过是出一份小力”
新京报:考生去参加考试后你去干什么了?
张振新:我到了爱心车队的集中休息点,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同行,大家都脱了防护服休息,天气太热了,虽然没穿几个小时,但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了,衣服全贴在了身上。
考生中午是不回家的,考点统一安排吃饭和休息。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等着。下午5点结束考试,我们大约4点开始消毒、穿防护服,去考点外等考试结束。
新京报:送考生回家,你会问她今天考试的情况吗?
张振新:我觉得我会问一句,调节一下气氛,鼓励她继续努力好好考。但不会深入追问很多,不能给她制造紧张氛围。
新京报:参加了这么多次送考,每次都是义务的吗?
张振新:是义务的,这次从准备一直到考试结束共6天时间,我们都要停运不再接送其他客人。听说政府会给一些补助,但对我而言这都没什么,高考是孩子们的人生大事,我不过是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儿出一份小力。
我老家是湖北的,年轻时来广州打工,孩子带在身边,学业耽误了,他没参加过高考,早早就工作,这是我心里一大遗憾。所以送这些孩子们去考试,我很高兴。
尤其今年疫情情况特殊,一方面是为考生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我经常关注国外疫情的新闻,每次都会很庆幸我们出生在了中国,全社会力量都可以调动起来鼓足劲对抗疫情,心里很踏实。
新京报:此次疫情以来,作为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奔走在这个城市的路上,你有什么感受?
张振新:我们应该是属于和这个城市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群体,虽然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和记者一样深入一线抗疫,但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前几天,一名医护人员乘坐“的哥”杨师傅的车,聊起身边同事在医院岗位上的事,到了目的地后,她拿起手机付车费时,杨师傅把付款码收了,让她赶紧下车,好好回家休息。6月3日,我还听到有一名司机梁师傅拒收从北京来广州采访疫情现状的记者的车费。6月4日下午,有3名护士乘坐出租车前往海珠区支援社区核酸采样,给车费时候也被司机拒绝。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出租车司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希望能为这场战疫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