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彭阳:“玉豆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通贵乡4对新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 惠农区一男子遭遇“同城约会”骗局 宁夏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银召开 风与光,宁夏算力出圈的密码 体教融合,铺就学生健康成长路 周知!宁夏这项缴费标准定了!每人350元 中卫:在戈壁荒漠写“云天” 宁夏建设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 工信部将继续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3年起实施 00后走向职场,求职心态更多元 生态修复后,典农河将更加靓丽 若缓刑期间违反禁止令,法院会怎么处理? 老年代步车任性上路何时休 九三学社智汇宁夏同心科创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宁夏第25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中国航油持续10年帮扶佟记圈村 宁夏明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银川华信智: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发案数大幅下降 银川公安坚决打赢“百日行动”收官战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宁夏共享集团持续打造"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宁夏唯一!宁夏盐池县成为全国首批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利通区开展节日常态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明年四月起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 平罗县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行动 “科技方”为宁夏草原生态“强筋健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莫让全社会为个人失当行为“买单” 2022年宁夏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会在西吉县召开 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法庭撑起未成年人成长“保护伞” 中秋节假期宁夏道路运输平稳有序 宁夏药监局部署开展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专项整治 宁夏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预防孩子近视先从保护“视力银行”开始 四川7市(州)强降雨 紧急转移12712人 百场“青绿”,舞出文化之美(奋斗者正青春) 总怀疑自己有病 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四川震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 【黄河安澜】沐浴朝阳 黄河两岸丰收在即 粤剧表演艺术家白超鸿逝世 从艺八十多年 欧冠综述:拜仁2:0击败巴萨 利物浦迎小组赛首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新闻 >

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图)

2021-04-10 19:04:0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平顶山4月10日电 题: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

你见过悬崖峭壁上的考古发掘吗?3万年前古人类的“豪宅”是什么样子?“80后”、“90后”考古人背后有哪些酸甜苦辣?

图为航拍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的仙人洞 李超庆 摄图为航拍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的仙人洞 李超庆 摄

4月9日,记者跟随绝壁考古人的脚步翻山越岭、攀岩走壁,探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仙人洞旧石器时期遗迹,与考古人员一起感受悬崖峭壁考古的艰辛,一起探秘古代人类的生存智慧。

图为处在悬崖峭壁处的仙人洞 李超庆 摄图为处在悬崖峭壁处的仙人洞 李超庆 摄

绝壁考古:日攀登四趟绝壁 树枝摸出“包浆”

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过渡地带的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始于2019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有46处洞穴,其中,正在考古发掘的仙人洞遗址地处悬崖峭壁,考古人员在洞内发现了古人类生活的痕迹,出土了动物化石、人牙、头骨断块等遗物。

图为考古人员开始上山 李贵刚 摄图为考古人员开始上山 李贵刚 摄

仙人洞处于鲁山县观音寺乡境内一座山峰陡壁上,海拔576米,距现代河沟垂直高度为193米。

图为考古人员行至半山腰 李贵刚 摄图为考古人员行至半山腰 李贵刚 摄

从山下仰望,仙人洞藏于若隐若现。然而,就是这段不足200米直线距离的山路上,布满了砂砾、碎石、灌木、荆棘等,一般人不借助工具难以攀爬上去。就是这样的山路,考古人一天上、下山来回4趟,有的树枝在攀爬中被摸出“包浆”。

图为航拍考古人员前往仙人洞 李超庆 摄图为航拍考古人员前往仙人洞 李超庆 摄

“最初去年,我们刚发现这个洞的时候,基本上上一次山将近一个小时。因为那时候基本上没有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回忆说,“攀爬很艰难,只能借助树枝、岩石、登山工具才能上去。”

后来,考古队修了一条简易的曲线登山路,同时还在紧邻仙人洞峭壁上安装上了攀爬铁链。“现在快的话,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上一趟或者下一趟山了。”

图为考古人员借用铁链攀岩 李贵刚 摄图为考古人员借用铁链攀岩 李贵刚 摄

虽然上下山不易,但是考古人员却乐此不疲。出生于1985年的考古队队员高栩把上下山当成一次“瘦身计划”养成的历程。近一年的锻炼,他瘦了10斤。

不可小觑的“80后”考古人:无人机送钥匙

图为考古队员借助攀爬的树枝摸出了“包浆”。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队员借助攀爬的树枝摸出了“包浆”。 李超庆 摄

在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中,“80”、“90后”考古人员是这个考古队的“顶梁柱”。

不仅仅高栩是“80”,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也是一名“80”。

图为仙人洞内 李超庆 摄图为仙人洞内 李超庆 摄

别看赵清坡是“80”,但他却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行家里手,曾参与过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的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此番,则是他首次带队考古发掘。

别看他们年轻,对待工作却是极为苛刻。

图为考古人员在仙人洞内发掘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在仙人洞内发掘 李超庆 摄

记者采访时,考古队在距洞内地表深73厘米处的发掘水平层发现了碳样。而一名考古人员在筛查过程中险些漏掉了碳样。

顿时,赵清坡拉下脸批评队友道:“都说了多少次要认真细致,想扣工资了?”

除了对待工作严谨负责,长期待在深山里工作,赵清坡也极少去探望远在青岛的妻子和孩子。

图为考古人员在洞内工作 考古队供图 摄图为考古人员在洞内工作 考古队供图 摄

赵清坡的得力助手雷国俊是一名“90后”。他介绍说,“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下班后我和赵老师还要整理、清点出土物,撰写材料、上传照片,几乎每天要工作至夜深山静。”

对“80”、“90后”的考古人来说,地处深山的考古工作既枯燥又累,但并快乐着。

图为考古人员在洞口寻找手机信号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在洞口寻找手机信号 李超庆 摄

“一开始不仅山路难行,条件艰苦,山上还没有网络,两名临时考古人员干了一天就跑了。”雷国俊说,但是习惯就好了。

当日中午12时40许,考古人员才下到山下驻地,满头大汗的雷国俊遂席地而卧坐在门口吃面条。

下午2时许,简单休息后,10余名考古人员又开始了绝壁考古工作。爬至半山腰,雷国俊突然发现没有带仙人洞铁门的钥匙,无法进入考古现场。

图为考古人员下山情景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下山情景 李超庆 摄

于是雷国俊视频呼叫山下的赵清坡,让其用无人机将钥匙送上去。当天,山谷风大。赵清坡将无人机起飞后,几经尝试才顺利地将钥匙送到雷国俊手中。

“省得我跑下山,大大节约了时间。”雷国俊说,无人机只是他们工作创新的一部分,他们还发明有多功能的照相机辅助工具。

图为下山后90后雷国俊席地而卧吃面条 李贵刚 摄图为下山后90后雷国俊席地而卧吃面条 李贵刚 摄

智慧生活:古人类的“悬崖豪宅”

9日这天,记者跟随考古队员攀爬近一个小时崎岖山路后才能近观仙人洞的鬼斧神工,踏入洞内顿感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这座逐水而居的洞穴可谓是古人类的“豪宅”,从山上俯瞰远眺,洞幽谷深、陡峭险峻,不仅依山傍水、空间大,而且避雨挡风、防野兽攻击,还易于狩猎、采摘野果。

图为仙人洞出土的遗物 考古队供图 摄图为仙人洞出土的遗物 考古队供图 摄

“洞长9米,宽3米,高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赵清坡介绍说,“与周边发现的40个洞穴相比,仙人洞在古时候算一个‘豪宅’了,基本上能住个10个人左右,五六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仙人洞遗址有两处洞穴,仙人洞I和仙人洞II。赵清坡介绍说“上面介绍的主要是仙人洞I,而仙人洞II比仙人洞I的空间更大。”

那么,古人类为何不选其他洞穴而选仙人洞居住?又是为何选择如此理想的生活场所呢?

图为考古人员筛查出土遗物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筛查出土遗物 李超庆 摄

赵清坡推测,古人类实际上就是以生存为前提,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活着,出于本能会选择安全、环境气候适宜、离水源比较近的洞穴。

“这个洞口下方就有一条河,这个是很方便古人来取水,去使用。”赵清坡介绍说,“在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不会制作盛水容器的,那么他们肯定会首先选择一个离水源很近的地方。”

图为考古人员查看出土的碳样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查看出土的碳样 李超庆 摄

另外,赵清坡认为,仙人洞位置较高,海拔是576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这个地方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很容易防止野生动物进来攻击人类。”

赵清坡认为,综上所述的生存选择也可以说是古人类一种智慧的体现。

图为考古人员展示出土的打制器 李超庆 摄图为考古人员展示出土的打制器 李超庆 摄

仙人洞与田园洞遗址年代相当

仙人洞于2020年6月19日首次发现,7月25日首次进入洞穴,洞内发现有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并获批,于2020年9月至11月,首次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2020年发掘仙人洞I的I、L、O、S四个探方,面积约4平方米。发掘前对地表浮土过筛,筛出动物骨头1万余件,破碎严重,目前可鉴定的种属有牛、马、羊、熊、鹿、猪、大型食肉动物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大多数最大长小于2厘米。发掘过程中,采用地层与水平层相结合的方法,按照5厘米一个水平层进行发掘。发掘深度2.40米,共分为48水平层。

图为考古人员展示一枚有砍痕的动物肢骨 李贵刚 摄图为考古人员展示一枚有砍痕的动物肢骨 李贵刚 摄

赵清坡介绍,其中,在第1至9水平层出土有动物化石、人牙、头骨断块等,在第18水平层,四个探方内均有一层粒径在2毫米左右的小砾石,磨圆度较好,疑似在这一阶段洞内曾经历了弱动力水流作用。

赵清坡介绍,采用碳十四法测定仙人洞出土的一件羊牙,年代为距今3.4万年;采用铀系法测定一件动物肢骨,最高年代为距今至少3.7万年。

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从距今约300万年开始,一直延续到距今约1万年。

图为仙人洞遗址出土的1万余件遗物 李超庆 摄图为仙人洞遗址出土的1万余件遗物 李超庆 摄

“仙人洞测年符合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赵清坡介绍说,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主要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作为劳动工具和人类化石。“在洞内发现一件直径3厘米的砾石,有一定磨圆度,应是被带入洞内,洞里还发现一枚有砍痕的动物肢骨。”

在考古工作队驻地,赵清坡拿出一枚马牙化石介绍说,“正常马是进不了洞里的,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人带进去的。再结合刚才说的一些动物肢骨上的一些砍痕,就比较确定是人类行为,证明人类当时已经在这个洞里面居住了。”

图为考古队员用无人机送钥匙 李贵刚 摄图为考古队员用无人机送钥匙 李贵刚 摄

经碳十四法、铀系法测定,从目前已获得的测年结果看,仙人洞与北京田园洞遗址年代相当。田园洞人经DNA分析,并非中国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因此鲁山仙人洞内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对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