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发布
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力争继续下降
本报记者 骆倩雯
昨天,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的“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在2020年PM2.5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的基础上,力争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
大气
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依旧是2021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北京将推进“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在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下,尽最大努力巩固改善空气质量,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力争双下降。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从五方面共同推进,分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优化机动车结构、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扬尘精细化管理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将继续加强源头管控。对重点行业开展VOCs全过程管控,石化行业VOCs减排要达10%,同时推进汽修等生产生活领域的VOCs治理。全市也将完善VOCs高密度监测网,实现精准溯源治污。
在机动车治理方面,大力鼓励新增车和更新车,对公交、出租、环卫、邮政、旅游、勤务、物流、网约车等领域车辆电动化,研究制定一揽子鼓励政策,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0万辆。同时继续加大对老旧车、国三汽油车的淘汰力度,加强对本市在用车和外埠车辆的管控。京津冀三地还将协同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继续提高“公转铁”运输量。
能源清洁低碳化也将进一步升级,在巩固平原地区“无煤化”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此外,加快非节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供热分户计量和智能化控制,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针对扬尘,将严控裸地扬尘,以冬春季为重点,推广农田越冬作物种植、园林绿地裸露地面生态治理;道路扬尘管控将推进机械化清扫保洁向背街小巷延伸。
水质
基本消除市控劣Ⅴ类断面
“行动计划”提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本市将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改善,基本消除市控劣Ⅴ类断面。
记者了解到,本市仍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启动新一轮密云水库上游生态保护补偿,同时防止地下水污染,开展环境背景值调查、水质监测。
2021年,北京将加快实施第三个“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排查、解决无管网小区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同时,持续开展“清管行动”,严厉打击向雨水管道违法排污及倾倒行为。此外,还将加强潮白河、白洋淀等流域共治,确保跨界断面稳定达标;推进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土壤
推动本市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今年,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市将聚焦预防保护和风险管控,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行动计划”提出,将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及高中风险在产企业管理,严格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尾矿库等污染预防。
同时,将强化风险管控和修复。针对农用地,抓清单、严分类,加强对耕地、设施农用地、园地的管理;针对建设用地,抓台账、管变更,合理规划用途,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
在基础保障和监管方面,推动本市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同时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医疗废物监管,提升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强化执法监管和应急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