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寒风中给钢轨画出“油尾巴”
一台涂油机、两条近十米长的软管、外加一个工具包,百余斤重的工机具就是钢轨涂油工的全部“家当”,列车尾部狭小的空间则是他们的工作场所。每当列车行驶过曲线地段时,涂油工都会给钢轨留下一条“油尾巴”,这条“油尾巴”可是延长钢轨使用周期的关键。
“列车经过曲线区段时产生的摩擦力对小半径曲线钢轨磨损较大,我们每天都要对部分曲线地段的钢轨进行涂油作业,以减少车轮对钢轨的磨损,延长钢轨的使用周期。”中铁沈阳局丹东工务段探伤车间的钢轨涂油工艾波介绍。
这几天,本溪的气温已降至-20℃。刺骨的寒风中,艾波和工友们提前来到本溪站二站台等待4325次列车。7时52分,列车准时进站,确认列车停靠信息后,他们开始在车尾外安装涂油设备等待发车。今天,艾波和工友们要为本溪至凤凰城间的8个车站127公里线路的曲线进行钢轨涂油作业。
涂油作业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精细活。首先涂油机必须安放平稳牢固,涂油管走向合理,长出部分要捆扎或缠绕固定,卡子要安设牢固,以保证不刮碰、不脱落、不影响列车运行。此外,喷油嘴的安设位置要求距钢轨顶面的垂直距离为6—8毫米,距钢轨头部内侧最小的距离为15—22毫米,并且需要多次调试喷油的最佳位置,使喷油点必须在钢轨踏面下16毫米以下。
“这样油既不会喷到轨面上,又能减少车轮在曲线转弯时的摩擦力,降低行车噪音和运行震动,这就起到了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作用。”艾波指着手里的喷油工具介绍说,如果喷油嘴位置不正确,很可能直接将油脂喷涂到轨面上,导致车轮空转打滑影响制动并擦伤钢轨,同时在安设喷油嘴时,还要考虑到钢轨的曲线半径大小、当日作业风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涂油作业准确无误。
由于车尾处是露天敞开的,站在狭小的空间里,冷风嗖嗖地往车厢里灌,再加上这几日降雪降温,艾波和工友们虽然都提前做好了保暖措施,但没过多长时间,厚厚的棉衣还是会被风“打透”,身上也会落上列车行进时带起的路边积雪。
由于喷油嘴安装在车轮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导致喷油嘴位置偏移,每当列车停靠车站时,涂油工们都需要下车检查。“在列车停站的间隙,大家就会动起来,钻入车底检查涂油设备是否固定牢靠,这样身上也能暖和一点。”说话间,列车已经停靠在桥头站,在设好防护并与车站联系确认列车停靠信息后,艾波与邱军迅速钻入车底,对涂油装置进行检查。
涂油作业需要在列车运行中同步完成,每当列车运行到曲线起点和终点时,需要一人观察指挥,一人负责操作机器上的涂油开关,操纵涂油机人员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作业质量,除了要眼疾手快,他们必须要对线路里程、列车运行速度了然于胸。
8时15分许,艾波与工友们完成了第一次涂油工作。8时17分,列车从桥头站驶出,艾波和工友们又准备进行下一轮的涂油工作。一年下来,他们要为铁路曲线处涂上15360多公里。
寒来暑往,这些被称为钢轨“保健师”的涂油工们就这样在一条条铁路线上循环往复地“画”着,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守护着一趟趟列车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