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2月20日电(记者 项菁)“新的一年,还是要‘拼命干’!”经过春节短暂的休整后,“80后”黎巴嫩小伙李天明在纺织厂内鼓舞员工。
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把梦想的种子撒在这里。放眼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亚洲最大布匹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3万余种面料在这里集聚,日均10万人次的海内外客商在此穿梭、交易。
李天明的纺织厂。 项菁 摄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凭借着敢闯敢拼的精神,李天明在柯桥这片热土上生活、兴业。在他的眼里,这既是“世界布匹超市”,也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学会了在打拼中求新思变,在生活中懂得感恩。”
2006年机缘巧合之下,李天明来到中国,走进柯桥。为了维持生计,他一边在绍兴文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一边做兼职,在中国轻纺城市场为一些外国客户“跑单”。
“每天坐好几个小时公交车往返学校和轻纺城。为了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面料,每天要绕市场好几遍。”李天明回忆,他曾用2000元(人民币,下同)维持4个月生活开支,还定了一个“俗气却踏实”的目标——成为有钱人,赚自己的辛苦钱。
“那时候,我语言不通、面料不懂,而且记不住中国人的脸。”他笑着回忆,幸运的是,这里的人很热情,也很愿意帮助他。
背靠着偌大的“世界布匹超市”,2014年,热爱户外运动的李天明创办纺织公司,专做户外面料。
生活中的李天明。 受访者供图“买机器、做设计、跑客户、借款……办了公司才知道,创业有多难。”一路过来,李天明感慨多亏了中国朋友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创办初期,因为一项审核没通过,商务部门、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连夜帮我一起修改资料,本来按照规定需要1年时间,最终缩短到了3个月。”
瞄准中国轻纺城超大的客流量和丰富的海内外客商资源,李天明将公司产品入驻中国轻纺城实体市场。
“要在中国做生意,必须学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李天明介绍,他在实体市场租了十多平米的格子铺,“市场内,你我看似是竞争关系,但大家相互尊敬、相互帮助。比如遇到契合对方的资源,我还是愿意把客户推荐给你。”
在中国十多年的创业经历,也让李天明感受到中国的科技创新活力和超强的竞争环境,“一定要不断地创新、思变。怕一停下来,就追赶不上了。”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李天明公司的订单也被推迟、被取消。当身边不少企业选择裁员时,李天明却“咬咬牙”,带着团队创新研发新产品,并将市场从海外转向中国国内。
“我们自主设计了滑雪服,还尝试‘触网’,产品成为了网络爆款,11月份开始订单如雨。”回想起这段风雨,李天明感慨,“危机中,学习到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眼下,浙江提出加快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纺织强区”,柯桥正着力打造“国际纺织之都” ,2020年该区大纺织业实现产值1097.9亿元,占规上总产值52.9%,其中印染产业实现产值435.52亿元,同比增长5.1%。
过去一年,除了通过开设“直播间”、办“云展会”等方式吸引客流量,柯桥区亦扩大“卖全球”渠道,比如成立绍兴柯桥轻纺城海外联合商会,助力纺织企业“抱团”出海;中国轻纺城成功获批中国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进一步拓宽出口方式……
户外面料。 项菁 摄乘着东风,李天明公司生产的户外面料和产品,如今热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到掌管2800多平米的厂房老板,李天明不仅收获了事业,还发现了中国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文历史。
中式茶桌上摆满瓷器茶具,墙挂一幅写有“天道酬勤”的书法作品……李天明的办公室安置在纺织厂里,简陋的空间极具“中国风”。李天明觉得,要认识当下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许多老一辈的中国人其实是‘苦过来’的。因为不容易,才明白要奋斗、珍惜和感恩。”
“比如抗击疫情中,中国人就很团结,懂得感恩。”李天明说,疫情初期,他也主动参与到了社区志愿队伍中,天气寒冷的时候,哆嗦着在社区门前给来往人员测量体温,给有困难的人送口罩。
在柯桥,和李天明一样做“布生意”的外国人超5000人。他们在柯桥生活,参与纺织产业链建设,也同时联通中外,推动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