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广西阳朔“地球村”:“老外”“疫”样中国年里盼团圆
中新网桂林2月10日电 题:广西阳朔“地球村”:“老外”“疫”样中国年里盼团圆
中新网记者 杨陈
“烤火呢?天气冷,多穿点!”10日是中国农历大年二十九,在广西阳朔“地球村”旧县的一排清代古民居前,南非人伊恩·汉姆林顿操着流利的桂柳方言,与街坊们热情地打招呼。
阳朔旧县民宿老板南非人“疯子鹰”(中)展示春联。 俞靖 摄在阳朔工作生活了近20年,伊恩·汉姆林顿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地人因“伊恩”中文发音像“鹰”,且他花光所有钱租赁改造保护老房子的疯狂行为,给他取名“疯子鹰”。
2010年起,“疯子鹰”与朋友在旧县合租了6栋古民居,开设了秘密花园民宿。临近春节,趁着民宿放假,“疯子鹰”计划在家里好好装饰一番。
“抗疫最洋守护者,疯子留朔过大年”,横批“牛气冲天”。“疯子鹰”一边展示着春联,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春节疫情封闭式管理期间,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防疫巡逻队。这是前两天镇上领导送给我的,我要把它贴在大门口,增添喜气。”
往年过年,“疯子鹰”要么去三江侗寨、龙胜苗寨体验少数民族年俗,要么留在旧县打理民宿的生意。今年春节由于疫情,民宿推迟至大年初二才营业,但“疯子鹰”却并不孤单,仅是年三十的团圆饭就已接到三四场邀约。“朋友们都非常热情,对我像家人一样。”指着自酿百香果酒、金桔酒,“疯子鹰”笑称这是为兄弟们准备的新年礼物。
往年圣诞节至中国春节前,是“疯子鹰”回国探亲的时间。疫情发生后,“疯子鹰”原计划去年5月接父母到阳朔小住、圣诞新年团圆的计划均落了空。“我们每天只能通过电话、网络视频互相问候。爸爸妈妈常住英国,现在那边疫情严重,经常宵禁,外出受限。”“疯子鹰”说,“新年希望国外能像中国人一样团结,加强防控,使疫情早点结束,家人能尽早团聚。”
56岁的澳大利亚“武痴”史蒂文(左)在师傅吴恒栋的指导下练习太极拳。 俞靖 摄临近春节,阳朔县城街道两旁挂满了大红灯笼,西街上的不少商铺既保留了圣诞节时圣诞树、圣诞老人的装饰,又贴挂了“福”字、“中国结”,颇有中西合璧“地球村”的样子。
西街玫瑰木西餐厅里,德国大厨迈特忙里偷闲在吧台喝咖啡。“往年阳朔到处都是游客,春节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迈特说,自去年初疫情暴发以来,虽然游客锐减,但在中国亲历了一年多的变化,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餐厅4月份开始恢复营业,8月至10月游客量大增。圣诞节前我还与女朋友去云南旅游,让德国的家人非常羡慕,他们因疫情只能居家隔离,很无聊。”
史蒂文(左)与师傅吴恒栋(右)贴福字。 俞靖 摄连日来桂北阴雨连连,气温骤降,56岁的澳大利亚“武痴”史蒂文却身着太极服,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里。“我去年2月初来阳朔学习太极拳。”由于当时中国正值疫情暴发,家人曾极力劝说其不要来。“我对中国的管控力很有信心,而且我喜欢太极,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阳朔的古建筑,所以一点都不担心。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中国做得很好!”
受疫情影响,史蒂文计划继续留在阳朔习武一年,“中国很安全。我现在每天练习6小时,完成学业后就回到澳大利亚开一个太极拳馆,把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授课后,史蒂文的太极拳老师吴恒栋还带着他体验贴福字,挂春联等传统习俗,感受中国年味。
临近春节,阳朔西街游客增多。 俞靖 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阳朔就是外国游客钟情之地。“老外”既流连于当地岭南建筑的温婉豪迈,又沉醉于形形色色的西方浪漫。阳朔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长杨振明介绍,往年阳朔常住的“老外”多达三四百人,来自美、英、法、德等数十个国家,主要从事外语教学、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当前在此常住的“老外”还有六七十人。
“针对疫情,我们一方面指导‘老外’做好防控措施,保障他们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也通过文化先行,加强管理,确保他们在此度过平安祥和的中国年。”杨振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