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家长们还在上班,不少孩子就交给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带。与之而来的是,家长们也会担心,长辈们带孩子,多半会是听之任之,溺爱有余,管教不足,从而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如果将老人们的爱心合理运用,同样也可以转化成孩子成长中急需的养分。
老人看娃有弊有利
一放寒假,张女士就把五年级的儿子,送到了自己父母家。对这样的安排,她既放心又担心。不用操心的是,姥姥、姥爷对外孙子照顾精心,每天换着样做好吃的,孩子伙食营养不用管,更不会让孩子磕着碰着。担心的是孩子一到姥姥家就是放羊状态,作业不好好做,书不认真看,还想着法儿拿姥爷的手机打游戏。晚上接回自己家时,她总是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东倒西歪。“说真的,要不是因为工作忙,我真想亲自管教孩子一个假期。”张女士担心,孩子在老人家里过完寒假,会变得懒散,开学后更加不好管教。
老人们对孩子管理宽松,不会提太多要求,更不会严加督促,或许是常态,但也有家长认为父母们也有他们的优点。值得孩子好好学习。
“在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上,老人的教育要比我们好,这方面还是值得年轻的家长学习的。”银川晚报小记者晓彤的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工作忙,放假了经常带着孩子在外面吃饭,出门也是开私家车或者打车。“老人们就比较节约,叫他们出去吃饭也不去,平时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出门也是以坐公交车或走路为主,这不仅环保,而且健康卫生。孩子们由他们去带,潜移默化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她说,“自己的父母经常提醒孩子要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等,而且都是自己用行动去做,我发现这比我们苦口婆心去说,有效很多。”
除了在传统优良品格上的教育,晓彤的妈妈说,老人经常能给孩子讲一些历史知识。“平时我们只能从书本上学习,老人们总是能通过故事来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这些知识。每次老人讲这些的时候,孩子就听得比上课认真多了。”晓彤的妈妈笑着说。
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由于生活习惯、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让老人更好地同孩子相处?如何同父母一同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银川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广丽老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肯定和老人有很多不同,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有很多新的理念可能没有学过,关于孩子的很多事只能靠经验来解决,但是孩子又不能不交给老人去带,要解决这个矛盾,老人和孩子父母都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老年人要放好自己的位置,对孙辈的教育有原则,爱但不溺爱,宽容但不纵容,要真正狠下心去督导孩子做出正确行为。同时,孩子的父母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不能看到孩子出现问题,马上回转头去指责自己的父母,要跟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达成共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补台。
此外,假期如何带好孙辈,老人要把自己放在“跟孩子一起成长”的位置上,而不是简单地照顾衣食住行。陈老师说,首先要跟自己的儿女沟通好,讲出自己假期带孩子的设想,当知识型的老人并不需要老人有多渊博的知识,老人可以跟孙辈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老人的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自己动手种花、缝补衣服这些技能,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做,你在做的时候,也是带着他们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她说,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成长的黄金期,老人可以通过聊天,增进和孩子感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学知识等传授给孩子。
总之,老人带孩子除了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成长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曹锦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