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彭阳:“玉豆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通贵乡4对新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 惠农区一男子遭遇“同城约会”骗局 宁夏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银召开 风与光,宁夏算力出圈的密码 体教融合,铺就学生健康成长路 周知!宁夏这项缴费标准定了!每人350元 中卫:在戈壁荒漠写“云天” 宁夏建设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 工信部将继续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3年起实施 00后走向职场,求职心态更多元 生态修复后,典农河将更加靓丽 若缓刑期间违反禁止令,法院会怎么处理? 老年代步车任性上路何时休 九三学社智汇宁夏同心科创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宁夏第25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中国航油持续10年帮扶佟记圈村 宁夏明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银川华信智: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发案数大幅下降 银川公安坚决打赢“百日行动”收官战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宁夏共享集团持续打造"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宁夏唯一!宁夏盐池县成为全国首批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利通区开展节日常态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明年四月起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 平罗县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行动 “科技方”为宁夏草原生态“强筋健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莫让全社会为个人失当行为“买单” 2022年宁夏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会在西吉县召开 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法庭撑起未成年人成长“保护伞” 中秋节假期宁夏道路运输平稳有序 宁夏药监局部署开展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专项整治 宁夏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预防孩子近视先从保护“视力银行”开始 四川7市(州)强降雨 紧急转移12712人 百场“青绿”,舞出文化之美(奋斗者正青春) 总怀疑自己有病 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四川震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 【黄河安澜】沐浴朝阳 黄河两岸丰收在即 粤剧表演艺术家白超鸿逝世 从艺八十多年 欧冠综述:拜仁2:0击败巴萨 利物浦迎小组赛首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新闻 >

“蘑菇曾和肉一个价”——《山海情》拍摄地百姓回忆风雨脱贫路

2021-01-27 10:37:32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银川1月26日电 题:“蘑菇曾和肉一个价”——《山海情》拍摄地百姓回忆风雨脱贫路

最近,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马文祥和村里人在追热播扶贫剧《山海情》,看到剧中第一个参与双孢菇种植、自掏腰包向福建专家学习技术的马得宝,他心生亲切——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看到那白花花的蘑菇种出来,确实激动,和电视剧里一模一样。”63岁的马文祥说,听到剧中并不标准的西海固方言他们会笑,笑着笑着有人就落泪了。

1997年,作为第一批吊庄移民,马文祥一家十口人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十年九旱的大山中搬迁到如今的闽宁镇。一片荒滩,最高的建筑就是远处的水塔,移民们开始在一场又一场沙尘暴中搭帐篷、挖地窝,用模具打几千块土坯才能盖上两间房。

翌年,他们平田、整地、修渠。正在加紧修建的扬黄工程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有了黄河水,荒滩就能变良田。“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能吃苦、有远见的人。”马文祥说。

黄河水终于来了,向当地村民学习川区种植技术后,第一批麦子长出来了。“从来没见过长得那么好的麦子,和这办公桌一样平整,老父亲一直把手放在谷堆里搅啊搅,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为了让移民稳得住、能致富,2000年,在国家闽宁扶贫协作方针指导下,来自福建的专家和干部带领当地百姓发展起双孢菇种植业。土温棚、木头架子、牛粪与草末混合的肥料,马文祥第一个参与到双孢菇种植中来,整天沉浸在散发着牛粪味的湿热温棚中。

“咱银川从来就没有这蘑菇,刚开始卖得特别好,两元多一斤,和肉一个价。”马文祥说。百姓纷纷在自家建起温棚,在福建专家手把手指导下,种植这种脂肪低、蛋白高、口感好的蘑菇。

由于缺乏经验,当时的干部和百姓只想到“产”的问题,却未想到“销”的问题。没有冷链物流技术、交通闭塞,蘑菇只能在银川市内销售,供远大于求。“后来降到几角钱一斤都没人要了,福建的专家、干部自己收购我们的蘑菇,帮我们找销路,最后很多人把自家温棚拆了,改种了枸杞、葡萄。”马文祥说。

在荒滩上建起新家园,每一步发展都像是“过关斩将”,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

经过二十年发展,路通了、冷链运输技术有了,一座座现代化生产基地在日新月异的闽宁镇拔地而起。“企业+农户”的模式带来了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的系列问题。

在闽宁镇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间菇房中,村民马雪娟正站在可上下升降、左右移动的钢架上,采摘上层的双孢菇。“离家近,中午能回家给娃娃做饭,一个月能挣上两三千元钱,比在外面打工强。”马雪娟说。

这家由政府推动、闽宁两地国企共同运营的扶贫基地,拥有两栋双孢蘑菇工厂化标准厂房,引进荷兰先进栽培技术,智能化温控栽培,物联网生产管理。展厅中,陈列着菌菇脆等附加值更高的精深加工产品。

据公司总经理何龙介绍,目前基地双孢菇平均日产量3.2吨,年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销售市场面向宁夏、内蒙古、甘肃、山东、河南等省份,已吸纳当地65名移民群众就业,其中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现在哪还愁销路?农民把土地流转了,在工厂挣钱,日子好着呢。”马文祥说,他的儿子、儿媳在宁夏吴忠市经营火锅店,他和老伴带孙子、帮着处理村上事务,“说不上有钱,但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华社记者 马思嘉、唐亚蒙、杨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