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石成金——贵州安顺走出石漠化治理新路
时下虽是寒冬时节,但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镇关新村依旧生机盎然。一片片绿油油的棕榈树遍布山间,长势喜人。这是安顺市治理石漠化和脱贫攻坚的成果。
近年来,安顺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将石漠化治理工程作为推动绿色安顺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造林育林一起抓,兴修水利,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同时,安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林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关新村地处麻山腹地,一度石漠化严重,山高坡陡,土地破碎,群众只能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
“棕榈全身是宝!”关新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志飞告诉记者,棕榈树具有浅根性、宜石灰土等特性,广泛种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对治理石漠化非常有帮助。此外,棕榈树木材可以制器具,树叶可制工艺品,花和果可以做保健品和食品,根可以入药,棕丝可以做成床垫。
棕榈产业在当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双重效益,这得益于中天金融集团的帮扶。2017年,中天金融集团在安顺启动了“金融助力同步小康,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计划,出资1000万元发展棕榈产业,并引来南方棕榈集团,成立黔棕农旅文投公司,负责棕榈树种植、收购、加工、销售。
在关新村歇气坳组,58亩棕榈蓬勃生长,贺志飞指着一株株棕榈树激动地说:“有了棕榈树,群众致富有保障,他们不仅获得土地流转金,栽种时还可务工,每天务工费100元。另外,种植在农户土地上的棕榈收获后,收益归农户所有。”
村民梁应坤笑着说:“我家4亩土地全部流转了,棕榈树已种下去一年多,现在长势挺好,期待有个好收成。”
贺志飞给梁应坤算了一笔账:“4亩土地流转费共1200元,每亩棕榈树收益2000元,4亩共计8000元,另外每年的村合作分红3000元,每年保守收益能有1.2万多元。”
梁应坤兴奋地说:“以前种4亩玉米,一亩顶多卖七八百元。棕榈树耐活,树龄超过30年。树苗种下去有专人管护,参与政府扶贫项目还有收益保障,期间还可以打零工补贴家用,收入比以前高,生活越来越好。”
关新村只是安顺市通过棕榈树种植治理石漠化和发展脱贫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安顺市计划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08.4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01.4平方公里。其中,育林9536.58公顷,种植经济林638.83公顷、防护林44公顷,人工种草102.04公顷,修建机耕道57.39公里。
如今,黔中大地上,许多曾经像关新村一样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都已重新披上了“绿衣”,真正实现了好山好水带来好收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