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彭阳:“玉豆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通贵乡4对新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 惠农区一男子遭遇“同城约会”骗局 宁夏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银召开 风与光,宁夏算力出圈的密码 体教融合,铺就学生健康成长路 周知!宁夏这项缴费标准定了!每人350元 中卫:在戈壁荒漠写“云天” 宁夏建设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 工信部将继续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3年起实施 00后走向职场,求职心态更多元 生态修复后,典农河将更加靓丽 若缓刑期间违反禁止令,法院会怎么处理? 老年代步车任性上路何时休 九三学社智汇宁夏同心科创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宁夏第25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中国航油持续10年帮扶佟记圈村 宁夏明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银川华信智: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发案数大幅下降 银川公安坚决打赢“百日行动”收官战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宁夏共享集团持续打造"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宁夏唯一!宁夏盐池县成为全国首批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利通区开展节日常态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明年四月起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 平罗县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行动 “科技方”为宁夏草原生态“强筋健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莫让全社会为个人失当行为“买单” 2022年宁夏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会在西吉县召开 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法庭撑起未成年人成长“保护伞” 中秋节假期宁夏道路运输平稳有序 宁夏药监局部署开展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专项整治 宁夏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预防孩子近视先从保护“视力银行”开始 四川7市(州)强降雨 紧急转移12712人 百场“青绿”,舞出文化之美(奋斗者正青春) 总怀疑自己有病 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四川震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 【黄河安澜】沐浴朝阳 黄河两岸丰收在即 粤剧表演艺术家白超鸿逝世 从艺八十多年 欧冠综述:拜仁2:0击败巴萨 利物浦迎小组赛首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新闻 >

福建乡村电影放映员45年漫漫光影路

2020-11-14 11:03:2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11月14日电 (彭莉芳)电影一年一年地放,每年雷打不动240场,今年62岁的郑瑞文有时算算,进乡村放电影也45年了。他和看电影的村民在这45年间,各自经历着变化,但又似乎没什么改变。

天气好的时候,郑瑞文就会开工。对他来说,每个好天气都不能浪费。郑瑞文是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人,记者近日赴郑瑞文于月阙新村的住处采访时,正赶上他收拾行装,去隔壁溪湖村放电影。

一辆摩托车、两箱放映器材、一壶热茶,夕阳西下,郑瑞文又踏上了弯弯的山路。45年来,代步工具早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道路也不再颠簸泥泞,走在这段路上的人还是郑瑞文。

1975年是郑瑞文加入镇上电影放映队的第一年。那时,看电影是村子里最热闹的事。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总能吸引一圈又一圈围坐的村民。

“看电影是那时候老百姓主要的娱乐方式。”郑瑞文记得那时“真热闹啊”,当时村里人多,一听说放电影的来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会出动,浩浩荡荡地赶来,早早把自家凳子放好。

彼时放的是8.75毫米电影放映机,连同配套的发电设备,郑瑞文需扛进村的行装达十多公斤。郑瑞文记得,有些村子未通上电,“电影放完,整个村都黑不溜秋的”。村民有时还会凑过来,七嘴八舌地和郑瑞文拉家常,争取放映队先进他们村。

郑瑞文说,改革开放后,在当时提高放影质量的号召下,公社放映队又买了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由此,放映队扩为两个,放映员们携两台放映机,带着海外最时髦的电影片单,用光影点亮着村民的文娱生活。

可随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露天电影开始遇冷。郑瑞文所在的放映小队也从两个变为一个,最后只剩他一人。

为什么坚持留在放映队,郑瑞文也说不清,“天天和村民打成一片,我不舍得放弃”。

年逾五旬的嵩口人林廉敏,仍记得以前在镇上看露天电影的情形。他喜欢从家里拉张长板凳,挨着郑瑞文,坐在放映机旁。如今,林廉敏偶尔回到镇上,不时还能看到郑瑞文骑着摩托车忙忙碌碌。“看到他就打招呼,他可能不认识我,但我们都认识他。”林廉敏总和郑瑞文开玩笑,“我是看你电影长大的。”

这几年,电影节目单更丰富了,数码电影取代了胶片电影,村民观影体验更为流畅,但围坐着看电影的人,却少了。

“外出人多,看电影的就少。”现在村里看电影的人只剩下几个熟面孔,郑瑞文有时会有些失落。

溪湖村露天电影的选址在村委会门口。放映前,需要挂好幕布,摆好放映器材。这两年,每次郑瑞文来村里,杨秀红总来打下手。30岁的杨秀红是溪湖村人,也是“看着郑瑞文的电影长大”。那时幕布挂在杨秀红学校教学楼的一侧,她喜欢和同学坐在教学楼后面的楼梯上,倒着看电影,“看得很开心”。

杨秀红说,现在村里老人不会玩智能手机,作息几十年来都没怎么变,除了电影、电视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她很欣慰,夜色降临时,露天电影还在村里继续放着。

夜黑了。放映现场的预热音响响了起来。村里人稀稀落落地开始聚集,多是老人。“老人家一来就高兴地和我打招呼。”郑瑞文说,“只要有人坐着,电影都要给他放好,不然就是克扣人家的‘精神食粮’。”夜间山里凉,有的老人坚持把当晚安排的两部电影,完完整整地看完再回家。

年岁渐长,大家提醒郑瑞文该找个接班人。郑瑞文也愁,待遇不高,收工晚,“年轻人都不爱做,我现在只能做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

有时郑瑞文去的村子远,回到家已是深夜。但第二天天气好时,郑瑞文依然在傍晚离家去放电影。每次外出前,妻子坚持在家门口目送他离开。挂在摩托车一侧的红色箱子,装着放映设备,表面因常年使用掉了大片漆,但看着依然醒目。夕阳追赶着郑瑞文,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不时响起的,还有摩托车的“滴滴”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