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眸)新疆牧民定居的“天鹅小镇”纪实
中新社乌鲁木齐11月8日电 题:新疆牧民定居的“天鹅小镇”纪实
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从山上搬下来后,我想开设一个艺术培训班,教‘天鹅小镇’里的孩子们弹奏冬不拉(民族传统乐器),跳‘黑走马’(民族传统舞蹈)。”在自己正装修的新房里,牧民加尼别克·赛力克憧憬着定居后的生活,“想在入冬前装修好,年底前住进新房。”
加尼别克·赛力克是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简称阿什里乡)的一名牧民,他的新房位于阿什里乡的“天鹅小镇”,距离山上的家大约90公里。
作为新疆“十三五”惠民建设项目,2017年起昌吉市开建“天鹅小镇”牧民定居项目。据阿什里乡党委书记梁涛介绍,得益于国家、自治区、援疆省市和昌吉市财政的支持帮助,每户牧民只需交纳4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即可拥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迄今,“天鹅小镇”已有20幢502套楼房顺利竣工。
据悉,自1992年起,在政府的支持下,阿什里乡的牧民陆续走出大山,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但至2017年,仍有502户牧民未实现定居,加尼别克·赛力克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月,加尼别克·赛力克也拿到了新房钥匙,随后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新房装修中,“新房水电暖齐全,质量好、户型好,天鹅小镇的环境也美,旁边就是医院和学校,我的双胞胎女儿上学很方便。我交了4.5万元就能住进新楼房,很开心。以前是木头房子,不暖和,也没有自来水,很不方便。”
中新社记者在天鹅小镇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区里,孩子们追逐嬉闹,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每栋楼的前后绿化带里,已经种上了树木,来年的春天,这些树木将长出新芽,装点牧民的新家。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天鹅小镇”有130户以上的牧民正在装修,大约30户牧民已住进新房。6岁多的叶尔登和他的四名小伙伴正在小区里踢足球。他告诉记者,喜欢现在居住的房子。
下山后,加尼别克·赛力克已将山上的60只羊、4头牛进行托管,“目前就是在转场忙碌的时候,上山看管牛羊。我除了开设艺术培训班外,还会主持婚礼等,预计1年收入约6万元。”
据悉,为保障牧民定居后的生产生活,阿什里乡为每户牧民按人均5亩地标准,给502户定居牧民划分了1.2万亩饲草料用地,并进行集体流转,每亩每年承包费400元。同时,结合昌吉市“十万亩现代畜牧业示范园”项目,800亩牧民定居配套养殖小区正在规划建设。
作为对口支援昌吉市的福建省泉州市,在投入逾860万元援疆资金支援“天鹅小镇”建设后,计划再投入资金完善“天鹅小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并打造当地民族手工艺品基地,帮助牧民“住下来能发展”。昌吉市委副书记、泉州援疆分指挥部指挥长傅文星称,牧民定居“天鹅小镇”后,医院、学校非常近,老人养老、孩子上学都非常便利。
多年来,新疆官方持续推进农村安居、牧民定居工程,昔日低矮阴暗、抗震系数低的土坯房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世居大山深处、沙漠腹地的农牧民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2016年以来,新疆近500万名农牧民实现“住有安居、住有宜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