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1月8日电 题:脱贫攻坚路上小故事:先锋凝聚榜样力量
作者:阚力 李沛 秦峰
脱贫攻坚进入全面决战阶段,河南典型的贫困县和贫困地区基本上实现脱贫摘帽。在这场脱贫大决战中,愚公山下、大别山区、红旗渠畔……一个个致富带头人,将自己外出创业积累的经验、资源和财富带回乡下、村里,在脱贫“成绩单”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脱贫路上离不开的榜样。记者捕捉一些生动的案例、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由其窥见“一村一策”精准扶贫的河南探索和实践。
信阳光山油茶生产车间 李超庆 摄愚公山下“新愚公”:奋斗20年甘当穷书记
济源市王屋镇愚公村,背靠太行山,交通闭塞,生活贫困。早些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结伴外出打工。“出去了都不愿再回来。”愚公村村支书王石柱说,小时候,村里的老人总会指着王屋山另一边告诫儿孙,“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王石柱就是早年愚公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之一。几年前,在城里做了20年生意、已经过上好日子的王石柱,却毅然决然回到愚公村当起了村支书,立志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回来后,他的思路很明确,就做农家乐。”愚公村村民说。
农家乐的房子怎么盖、卖什么工艺品、怎么卖,王石柱都摸了个门清后,亲自指导、带领村民出去参观学习,组织设计师团队免费设计。为了让村民把民宿盖得更好,王石柱还提出评选上星级的给予现金奖励。
在村里做农家乐,最难的还是搬迁。秉着愚公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王石柱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
村里石老汉念旧,始终不肯搬家,面对王石柱的一次又一次登门劝说,石老汉甚至动粗。王石柱只是笑着任由老人发泄完,然后站在一边,耐心等石老汉把饭吃完,接着劝说老人搬家。
处于王屋山脚下的济源市王屋镇愚公村 李沛 摄王石柱说,“老人家是我们的长辈,他们只是故土难离,骂一骂嚷一嚷就好了,不能放在心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全村只剩5户贫困户。“2020年这5户必须全部脱贫,以后贫困户收入只能增加,不能降低!”王石柱也给自己下了死命令。
在愚公村,像王石柱一样的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还有很多。据该村村民介绍,第一个做农家乐的贾海燕,成功后当起了村里的农家乐协会会长,立志要让全村80%的人吃上“旅游饭”,要让所有人脱离了土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是傻还是大义?千万资产企业家回乡开荒种油茶
在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光山县联兴油茶基地,陈世法端着一杯茶油品得津津有味,杯底喝不到的那一点,他还使劲抖出来。“这个还可以擦脸、擦手、擦头发……一滴都不能浪费!”说着,陈世法将滴出的茶油往手上擦了擦。
陈世法是光山县联兴油茶公司的创办人。多年前,陈世法就已事业有成,在外地承包工程年收入就达上千万。彼时,他却突然回乡,决定开荒山、种油茶,十几年来累计投入上亿元,将家乡的荒山变“油”山。
“看似普通的茶油里,其实是陈世法的家国情和家乡人的小康梦。”熟悉他的村民评价他说,城里的有钱日子不过,偏要回乡下种树,别人买房就赚钱,他却靠卖房发工资。
如今的油茶园硕果累累,陈世法对各类油茶品种如数家珍。在陈世法眼里,比油茶果更让他宝贝的是他的一群工人,日常亲自指导剪枝的时候,他还时刻提醒年纪大的不要上坡度高的地方。
在陈世法的油茶基地有3000人左右,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出不去的人,很需要这份工作。”每次出差回来,陈世法都要第一时间到基地跟工人们唠唠家常。
联兴油茶基地所在的槐店乡晏岗村村民晏慎炳一家四口身患残疾,耕种油茶十分不便。陈世法得知后给他们一家买了台旋耕机,面对晏慎炳的连声感谢,陈世法说:“我们为什么叫联兴,就是要联百企、兴万家!”
红旗渠畔的先锋:外来媳妇带活豫北“最”穷村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新建的村居古朴规整,道路干净整洁。记者采访时,村民们正载歌载舞办喜事。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看着如今生活幸福的村民,脑海里浮现出以前的破败庙黄村,百感交集。
以前村民总这样调侃:“庙荒为什么叫庙荒,你想啊庙都荒了,和尚都走完了,这里几乎是不适合生存的。”
郁林英是外地媳妇儿,出嫁到庙荒村,自从担任村支部书记开始,她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庙荒村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眉吐气。
郁林英号召老党员带头,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一步一步做大庙荒村的红色旅游产业,让昔日破败穷困的庙荒脱胎换骨。
新庙荒吸引的不只是游客,还有前来定居的外乡人。民宿老板谷亚文老两口,多年前来旅游被庙荒的环境和人文吸引,从安阳搬到了庙荒村。
而实现脱胎换骨的背后,郁林英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委屈。“被打过,被骂过。”村中道路改造时,郁林英被村民打过巴掌,村民事后非常后悔要道歉要送礼,郁林英却说:“我什么都不要你的,只希望你带头执行村里的各项改造规定,我就心满意足了。”
信念是最好的指引。也正是这些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充满信心,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奔头,日子更有看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累计实现65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减幅93%,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0.41%;实现9484个贫困村退出、减幅99%;53个贫困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