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聂洧,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科普员、宁夏观鸟协会会员。银川人,爱好摄影。
最近,一段贺兰山科普员与赤狐结伴“用餐”的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很快就被多家媒体转载,网友被这种信任关系而打动。视频拍摄者是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科普员聂洧,在他的视角下,贺兰山成为动物的家园,那里有它们的生活与悲欢……
做了妈妈的“安妮”
视频里的那只赤狐,我叫它安妮。第一次见安妮,是去年10月。那天我在山上值班,半夜听到门口有动静,打开门后它就在门前,我吓了一跳,它也吓了一跳。当时我不确定是什么,但知道它就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并没有离开。等我打开手电一看,才看清是只小狐狸。后来更加留意,偶尔碰上它,就很激动。干脆起了名字叫“安妮”——王杰的《安妮》,代表“我不能没有你”。
安妮在贺兰山上还是很出名的。它的毛色发红,眼睛有神,让人印象深刻。经常来爬山的人都认识它,有时候它会下山觅食,会和对它友好的人亲近。有人留言说它可爱,有人说曾经见过它,当然,也有人质疑,说这样的投喂,会让它不害怕人类,会影响它自然的生存状态。
其实,像这样的喂食也是极偶然的,大自然才能满足它的生存和觅食,不过北方的冬天真的很冷,会出现短期的食物短缺,所以安妮会在这个时节下山溜达,就像在视频中所拍到的,吃点“加餐”。
它这么主动来寻觅食物,背后还有一个原因。今年4月份,安妮做妈妈了,生下了两只小狐狸。小狐狸的捕食本领还比较弱,平时也就只能捉一些啮齿类动物,或者鸟类,或许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才让它有了这份亲近人的勇气。山上的公狐狸,我见过四五只,它们可都不亲近人,远远地就跑开了。
将美好传递
我以前是做工程机械生意的,因为要各地跑,就会看到不同环境下的自然,能成为一名正式的科普员,离不开那些年的积累。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是自然的一部分,就是我想要记录的,想去了解和认识的。
很庆幸的是,镜头,成了我的另一双眼睛,它可以将我看到的那些美好的瞬间定格,并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其实在这次拍赤狐之前,我就经常用镜头记录赤狐,贺兰山上的赤狐,有自己的广阔天地。赤狐的听觉、嗅觉非常发达,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它们多在夜晚捕食,白天则隐蔽在洞中睡觉,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时白天也会出来寻找食物。当它们“洗过澡”后,长长的尾巴和身上的毛发会非常蓬松,看起来特别有气势。它的尾巴还有防潮、保暖的作用,帮助它度过寒冬。你别看它的腿脚较短,爪子却很锐利,跑得也很快,追击猎物时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树。主要以旱獭及鼠类为食,也吃野禽、蛙、鱼、昆虫等,还吃各种野果和农作物。
小赤狐的爸爸不会眼睁睁看自己的孩子挨饿,通常会把食物藏在小狐狸附近,然后教它们如何发现食物;半年以后,长大的幼崽便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生活,9~10个月它们就能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2~14年左右。
生命的故事
很多时候,大家能从镜头里看到美好,却看不到生命的另一面。
今年,我在贺兰山上,拍到两头打架的马鹿。后来赶上我调休一周,没想到等我返岗上班时,却发现在山谷里,死了一头。不知道是自然死亡,还是牺牲在“战斗”中。在已经有些腐败的尸体上,落着正在瓜分“食物”的乌鸦和秃鹫。那幅画面,十分残酷,甚至带着悲怆。
还有那些衰老的岩羊。在我平时工作的区域里,大概有100多只岩羊,它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喝水、觅食,大部分时间在山体上,吃落叶和石块之间的草。如果你见过它们的攀爬能力,一定会惊叹,在七八十度的岩壁上,它们行动自如而敏捷。但你可能不会看到,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岩羊,带着岁月在它身上烙印的伤,失去了往日魅力,带着无可奈何,或是不甘,又或是认命。
在贺兰山三清观附近,有一头年迈的头羊,名叫老黑。它是一只公羊,年纪14岁,相当于人类八九十岁高龄。往年老黑如果在吃食物,别的公羊都是不敢靠近的,但我发现今年变了,老黑日渐消瘦,身体不再强壮,动作也迟缓了,以至于有公羊直接上来跟他抢食,而他只能转身离开。很明显,它的统治已经受到威胁了。这个岩羊家族,要“改朝换代”了……
像这样有关生命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它们和人类一样,守护自己的家园,建立自己的家庭,它们为了生活打拼,为了子女操劳……它们也有悲欢,也要面对生死,无有差别。
生命就是这样吧,也正因此,才显得珍贵。希望每个人,都能熟悉脚下生活的这片土地,了解这里的风貌,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更要了解和我们一样生活着的生灵们,从点滴做起,保护自然,爱护动物,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