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之义。时值深秋,草木黄落,一早一晚已有冬意。谚语云: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说明霜降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候。那么,霜降时节如何养生?听听中医专家的几点建议吧!
1 润燥多吃萝卜和秋梨
霜降属秋末时节,此时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状。要防治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肺润燥。平时可以多吃花生、杏仁、百合、蜂蜜、银耳之类的柔润食物。
“从养生角度来说,霜降时节宜多吃梨,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生食梨有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介绍。
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霜降时节多吃萝卜,有消食除胀、止咳化痰的功能。
2 霜降养生最宜平补
因为霜降正处于向冬天过渡的时期,体内阳气从秋收转为冬藏,正是储存能量的大好时机。所以民间一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之说。
霜降之时进入深秋,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五脏对应肺脏,此时饮食养生适合“平补”,以润肺燥健脾胃为主。“因个人体质有所不同,进补重点亦不尽相同,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服用补品。”王晓丽主任表示,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大枣、川贝母、白果、茯苓、沙参、麦冬、百合、玄参等。适合平补食材的特点是温润益气养胃,主要有山药、莲藕、红枣、豆制品、杏仁、鸡肉、海带,霜降时节胃肠脆弱,刺激性饮食容易增加其负担。建议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一到深秋时节就容易脾胃不适的人群,也可将桂圆、花生、红枣、黄豆、白米、薏米和茯苓熬粥,抵御秋燥可适当增加芝麻、蜂蜜、银耳等食材。
3 重点防呼吸道疾病
霜降是秋冬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自然界阳气日衰,昼夜温差变大,年老体弱、基础病较多、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往往难以适应,感冒发烧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发病会增多,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居家防疫期间,也要注意开窗勤通风,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些人习惯早起就开窗通风,这种方式并不科学。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开窗通风,通风时要注意人不能迎风受寒,室内可轮流开窗通风。另外,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秋冬时节易患流感、咳嗽的人群,在日常饮食调养中,可食用杏仁、罗汉果、无花果等,这些中药有润肺、止咳、利咽功效。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位于鼻唇沟中,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有助预防感冒或哮喘。”王晓丽主任建议。
此时节,气温有时会骤降,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等发病率也会上升。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防意外。
4 护好足踝补阳气
“寒从脚下生”,霜降时节渐寒渐冷,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因此要多加注意脚踝、足部保暖。易发呼吸道疾病人群,除了要在白天注意对脚部的保暖外,晚上坚持用热水泡脚也是不错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培补阳气。在泡脚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中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桂枝有温通经络、助阳化气的作用,艾草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各取20克至3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煮15分钟左右,再调至水温40℃为宜,每周2至3次即可。
秋风肃杀,叶落草枯、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情绪。霜降时节,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睡眠充足是很好的调养方式。另外坚持早睡早起也能使人精力充沛,避免秋乏。但此阶段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
小贴士:食疗茶饮方
■麦门冬粥
麦门冬30克,白粳米100克,冰糖6克。将麦门冬清洗后放入砂锅,煎煮30分钟取汁,再将粳米入锅煮粥,等半熟时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共煮至粥成。
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建议每日2次,早晚温服。
■陈皮甘草茶
陈皮4.5克、生甘草2克、化橘红3克、北沙参3克、白芍3克、玫瑰花1.5克、红茶1.5克。把红茶和以上中药材研末,用热水冲泡饮用,可健脾温中、疏肝解郁。(记者 刘威)